中国民生经济网讯(孙萃萃)一是“先”与“后”: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一方面该县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政策资金支持,按照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和“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原则,先选择相对完整耕地的乡镇设立项目区,进行连片规划、整体建设和统一施工。另一方面整合农业、水利、国土等涉农项目资金,“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有效叠加高标准粮田建设,保障资金投入。
二是“虚”与“实”:潜力提升实力。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位,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沟通渠直、路平整,桥、涵、闸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格局,成为项目区标志;昔日的中低产田变身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齐头并进,着力提升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落实“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科技服务行动”,到田间地头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模效益得到体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专”与“博”:特色做精做专。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通过流转“转”出规模、“转”出效益,让开发的高标准粮田切实发挥规模效益,项目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草莓、林果、葡萄以及高效经济作物,巧手“点拨”土生金,激发农业活力。目前,该县农业开发项目区高效特色农业种植,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
另一方面探索委托养护、合同养护和承包养护等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长期效益,让群众满意。
(供稿:江苏省灌南县财政局 孙萃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