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确保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种粮不吃亏

更新时间:2013-04-14 13:31:47点击次数:1371次字号:T|T

确保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种粮不吃亏
                ——来自产粮大县河南省郸城县的调查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曲昌荣  杨广现)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扶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诉求?如何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告别成长的烦恼?
——编  者 

新型农业主体种了全县4.2%的地,打了全县9.2%的粮
    河南郸城的春天,是从麦苗返青开始的。初春,行走在虎岗乡的田间地头,送料运肥的农用车辆穿梭其中,送科技知识下乡的技术人员忙碌不停,农忙时节已然来临。
    “眼下正是小麦春管关键时刻,有了科技人员给俺们指导,俺心里更有底啦。”正带人为小麦喷洒农药的虎岗乡长营村村民杨曙光高兴地说。
      1996年,杨曙光发现村里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好多地没人种,他拿出积蓄从村民手中租来50亩地。2011年,他联合几个种粮大户成立了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他本人种了2500余亩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去年收入六七十万元。”胡集乡郝寺村村民胡新宏通过流转承包了120亩土地,夏收小麦,秋收玉米,每亩单产均超过千斤。“县里对我们种粮大户非常支持,去年还奖励了我一台农用车,我自己购买了多种农机设备,100多亩地收种起来也没感觉多吃力。”
      郸城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这些新型农业主体,种粮面积占全县的4.2%,产量占9.2%。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南方经营耕地面积50亩以上、北方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加上粮食生产合作社,种了全国1/10多的地,产出了1/5多的粮食。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发展基础不牢、发育不良等成长的烦恼。
成本压力,资金难题,经营风险,新型农业主体成长的烦恼不少
     “这些年,最开心的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但确实遇到了不少新困难。”杨曙光打开了话匣子。“由于流转来的地都比较偏远,水利设施没覆盖,而且不成片,浇灌很不方便。自己打井成本太高,负担不起。”眼下,对于杨曙光来说,最急迫的就是灌溉机井。 
     资金也是个大难题。“土地流转费用没几年就翻了一番,现在涨到了每亩每年1000元,占到了生产总成本的一半。”杨曙光坦言,农机具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人工成本等费用不断上涨,资金压力着实不小。“农村信贷渠道不畅,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农田无法抵押,多数种粮大户根本享受不到银行贷款。”
即使有钱,杨曙光也不敢投入太大、长期投入。“流转土地以短租为主,加上自然灾害,风险实实在在。”对此,郸城县刘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杰也深有同感。他说,现在农业保险保费不低、保额不高、勘验程序复杂。“合作社目前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都还不够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刘杰来说,最需要的扶持,还是信贷扶持。“随着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靠自有资金周转扩大规模非常慢。”这几年,刘杰没少往银行跑,但都因合作社资产无法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资金、项目、政策要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郸城是个产粮大县, 2012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78万亩,总产突破135.5万吨,实现“九连增”,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成绩来之不易。这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保护好、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是连续丰收的保证。在郸城县县委书记刘广明看来,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并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这给产粮大县吃下了定心丸。“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新增补贴和支农项目等要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当倾斜,试着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自筹资金进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和资源力量也要向他们适当倾斜。” 刘广明举例说。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首要任务,已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郸城县农业局局长徐汝连说,下一步县里将加快土地承包确权,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浮动补偿机制,探索土地信托、股份制等土地流转新形式,密切流转双方的利益联结关系。
徐汝连认为,政策信号对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重点还是财政扶持,应将财政补贴增量有重点、有目的地投向他们,甚至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补贴。”徐汝连介绍说,郸城县财政这几年给了新型经营主体一定的支持,但由于项目资金太少,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下一步应继续完善农业信贷政策,切实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设立专项保险,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提高保险额度。” 徐汝连说。
确保新型经营主体种粮不吃亏、得实惠
    “1号文件提出倾斜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还不够,粮食主产区一些长期问题和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从事了20多年农业工作的郸城县农业局技术中心负责人袁文先说,应尽快通过政策倾斜、制度完善、体制创新,确保新型经营主体种粮不吃亏、得实惠。
    “比如,目前各种种粮补贴都是直接发放给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虽然在实际种粮,但他们基本上拿不到或者只拿到很少一部分补贴。”袁文先建议,农业补贴应跟粮食产量直接挂钩,应该谁种粮补贴谁。
    国家一直在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但具体操作中一些政策没落到实处。“拿项目来说,国家和省里的文件都要求涉农项目向农民合作组织倾斜,但目前,很多项目根本不以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而是要以各级政府的名义申报。” 徐汝连说。
“我们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资产就是土地,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贷款,金融不创新,我们的贷款难题就很难解决。” 胡新宏说。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依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当前我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仍然较为欠缺。“以阳光工程为例,目前还没有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培训范围。” 袁文先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