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后撤点并校时代村校建设:稳定教师 复式教学

更新时间:2015-05-18 12:47:15点击次数:994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在农村撤点并校被叫停两年多之后,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现状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深入甘肃陇东地区,进行调查采访。发现小规模学校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常态教育形式,百人以下的学校占到绝大多数。

 

  这些位于偏远山村的小学,硬件都能够达标,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乡村小学对于农家子弟的吸引力,就成为摆在当地教育部门和乡村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这里自下而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比如,教育部门因地制宜,推行小班复式教学;面对师资不足的现状,实行教师“走教”,开齐音体美课程。

 

  小班“复式”教学让师生关系自然亲密

 

  “谁能先找到翅膀的翅字?”张春梅老师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男孩从面前摊开的识字卡片中拿出一张,高高举过头顶,“老师,是这张!”随后,又有两个孩子也找了出来。

 

  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最偏远的新窑镇大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一节语文复式课,一年级6个孩子,二年级5个孩子。这是一所“麻雀小学”,全校共有40多个学生,只有4个教师。

 

  张春梅是从城关一小来的支教老师。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她和孩子们已经是好朋友。下课后她常与孩子们一起玩,有时放学后还走段山路送孩子们回家。刚来时,三四年级的孩子常从外面偷偷爬到窗台上看张老师上课,现在一下课就会亲热地拉她一起玩。

 

  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在偏远地区,老师一般周一到周五住校,学生对老师一点不拘束。这种放松的相处带到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也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更易于因势利导。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平凉市崇信县和泾川县的农村地区观察发现,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无论学生人数多少,上课时学生都不再面向黑板,而是有利于小组讨论的围坐式。

 

  因为学生人数少,这些农村学校的教室相对显得宽敞,教室里都放置了饮水机、洗手的水桶,每人一个小水杯,一条条小毛巾挂在墙壁上。

 

  “这能让农村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也便于低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平凉市教育局局长牛启寿介绍,这些布置让学生对学校、教室的认同度增高。

 

  由于一个教室最多不会超过二十来名学生,教室的后半部被布置成活动区,图书架、科学课教具、棋牌等益智玩具,排列有序。在图书阅览区,有小沙发、小皮墩、小茶几,吸引学生坐下来阅读。

 

  坐而论道解决不了农村教育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学生少了,用传统的办法确实办不下去了,校长也不会当了。其实不管是什么办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学好,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崇信县教育局局长于炳林介绍,崇信县百人以下的学校占到了87%,小班化教学是结合实际产生的教学方法。

 

  “过去我们也曾千方百计走出去到山东、上海、山西等地学习,可是回来无一成功。主要问题是教师不接受,靠行政命令推进,也只是适用于观摩表演。现在实行小班化教学,全县47所小规模学校,300多名教师参与,是实施范围最广的一次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不过,当了十几年教育局局长的于炳林强调教育得下“慢功夫”,“要慢慢来,不要走得太快,要结合实际,让现在形成的东西常规化就行,但不要形成模式,一旦形成模式就又死了”。

 

  在崇信县柏家沟小学,“全国优秀教师”贺玲玲在给三四年级上语文课,她采用的是“同静同动”模式,同时做练习或者同时朗读。

 

  “现在的小班复式教学与之前的大班不同,我们也是进行过多次研讨。”贺玲玲10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这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教书。

 

  一些办得好的小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回流。在过去一年里,柏家沟小学就有4个原来随父母在外地打工的孩子回来上学。

 

  甘肃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马培芳近些年一直在研究推广复式教学,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认为这是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教学方式。可是现在农村学生减少了,复式教学有其生命力。当然复式教学本身要改革,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

 

  “农村教育出了问题,坐而论道解决不了,要干起来探索解决。新的办法也不是来自教科院教科所,而是来自一线教师。”马培芳说。

 

  坚守农村教育阵地,核心是稳定教师队伍

 

  在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手拿由易拉罐、矿泉水瓶、饼干罐自制的乐器,有节奏地打击晃动着,王小娟老师在前面给孩子们指挥打着节拍。

 

  这是泾川县党原乡城刘小学的一节音乐课,乡幼儿园园长王小娟来“走教”上课。刚接到“走教”任务时,她有些抵触,因为要经常下到各村,增加了工作量。

 

  以前村小音乐课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代教,老师没有乐理知识,只能教孩子们唱几首歌。当盼着王老师来上课的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苹果、梨、杏塞给她时,王小娟非常感动,“我这才感到这项工作有价值”。

 

  “走教”是平凉市针对农村小学音体美专业老师缺乏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党原乡为例,参与的6所小规模学校,原来开不齐的音体美课,现在都能正常开展教学。

 

  “走教”的产生,缘于按学生人数配老师的“以生定教”原则。例如,城刘小学有50多个学生,按规定配备了6位老师,每个老师都必须承担好几门课程。校长何向东教四年级数学,还教一二年级的美术和“品德与生活”;赵亮亮老师教三年级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还教一至四年级的体育。

 

  泾川县有180所小学和教学点,百人以下的有102所,10人以下的还有10所。县教育局介绍,目前财政部门是按学生人数拨付教育经费,规模越小的学校经费越少,不够维持正常运转,为此县里特意制订了一些倾斜政策。

 

  尽管通过复式教学和“走教”能够部分解决农村小学的师资不足问题,但教师流失依旧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大问题。

 

  面对几乎“失守”的农村教育,平凉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宏说,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有一种酸楚感,无论是“复式”教学还是“走教”,相同点一致,都是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注,都是在保障基本的教育公平。

 

  “坚守农村教育阵地,核心就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学生择校其实是在择师,教育关键是人对人的影响。现在硬件投入多了,可是真正的核心——教师方面还没有设标准,而评价教师的好坏不仅是看学历和职称。”郭宏说,“我们的教师要动脑筋,城里孩子有见识,家长有一定的教育知识,那么农村孩子的长处是什么,我们要好好琢磨,扬长避短。”

 

  农村小规模学校呼唤“全科”教师

 

  “总编辑廉生库,编辑袁克雄、李更战、李更文”,这是大兴小学4位老师编撰的刊物《大兴石作品集》,集纳了学生们从山里找到的各种石头的图片。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给这些天地造化生成的石块起了名字:寿桃、无欲则刚、波澜不惊、夫子行教……

 

  “这是我们靠山吃山产生的想法,山里有大量奇石,我们就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提升审美素养和能力。”在这所学校任教已10年的袁克雄老师说,《大兴石》已经成了校本课程,一至六年级都有这门课。

 

  这所经过几次重新修建和搬迁的小学,如今吸引了不少村里孩子从外面回来。这也表明,生长于乡村的小规模学校,办学和教学都必须立足乡土,才有特色和吸引力。

 

  综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都是重要的学校形式。“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创办小型复式学校,以减少儿童到最近学校就读时的路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因为保留和办好乡村的小规模学校可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受教育权利。

 

  但在我国农村学龄儿童不断减少的现实情况下,小规模学校如何做到“小而美”,保持活力和特色?如何避免新的不均衡,让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能够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在线教育是否能够缩小城乡教育鸿沟?我们的教师培养一直强调学科专业性,在小规模学校成为农村教育常态的情况下,能否借鉴欧美国家,培养“全科”教师?

 

  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答案并且从长计议。

 

 

(来源:中国青年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