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下,再好的政策也难免出现钻空子、权力寻租的情况。这不低于各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的政策红利能否真正惠及农村学子?
7至8日,2015年高考如约而至。随着去年国家深化招生考试制度一系列新政的推出,今年的高考备受关注,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纵深推进的面向农村优秀学子的优惠政策。
截至6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全国近80所重点高校已公布了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审核通过名单。但不少考生和家长依然担忧,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下,再好的政策也难免出现钻空子、权力寻租的情况。这不低于各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的政策红利能否真正惠及农村学子?
“橄榄枝”:“最好的学校”敞开大门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中学18岁的高考生闫纪良是个农家孩子,渴望考入复旦大学的他前些日子重点查阅了复旦今年面向农村学子降低分值及奖学金优惠的政策。
今年4月,教育部发文称,将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加大招收农村学生力度。其中,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招生5万名农村优秀学子,实施区域为全国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甘肃等省区。
同时,全国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优秀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不少于各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全国95所重点高校也向优秀农村学子伸出“橄榄枝”。许多高校给予农村学生高考录取时下降30分至60分不等的优惠分值政策。其中,清华大学的优惠分值最高可降60分录取。
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告诉记者,2014年北京农村专项计划试点时,招生学校只包括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学校。今年,学校范围扩大到所有第一批次的北京市属高校,招生人数将从2014年的30人大幅提升至今年的200人左右。
事实上,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已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去年,拥有6万多考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录取率达83%;在陕西,各专项招生政策近两年使当地4000多名贫困地区考生受益。
报考:看不见的门槛“愁”煞人
国家招生政策不断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倾斜,为农村考生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一些看不见的“门槛”依旧是摆在众多农村考生面前的难题。
据了解,今年的高校专项计划中,清华、北大等多校取消了往年“由所在中学推荐”的规定,表示凡是符合计划条件的农村考生均可通过自荐形式报名参考,使得农村学子报考热情高涨。
陕西省定边中学教务处主任刘建文告诉记者,以往都是有指标限制,由学校选拔推荐名额到重点高校,今年所有的农村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报名。“这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腐败。”
一位区县教育局考试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年可以获得的“农村计划”照顾的考生人数不少,但录取往往要求达到一本线,农村学生相对来说知识能力较弱,这个门槛让“红利”成了大部分农村同学的精神鼓励。
“倒不一定是名校能垂青农村考生,希望更多的普通学校参与,为大多数人带来实惠。”他说。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坦言,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本身就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师资、经济投入相差很多,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助于降低城乡高考录取的巨大落差,但很难从根子上改变目前城乡教育的二元差距,对于大部分农村考生来说只是“望梅止渴”。
专家:不仅仅是“优惠”这么简单
业内专家认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并非一蹴而就,让寒门学子真正步入大学还需要更持久努力。
北大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政策系主任鲍威认为,在扩大农村学生招收比例政策的实施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保障高度透明性,防止弄虚作假,避免政策成果扭曲。同时,在政策设计上也需要有一定的延伸性,帮助考生融入高校生活。因为研究发现,由于农村文化、经济和教育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适应和融入主流校园文化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在农村学生升入高校后,应从经济、学业、文化等多层面为农村学生提供持续系统的支持。”鲍威说。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等专家还建议,除了招考上的优惠政策外,最核心、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大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从源头保障教育质量。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