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平县今年的七一表彰大会上,一些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和通过观看当地电视新闻的人们都深刻记得,在当天的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发言议程上,被安排为第一个发言的一位40多岁妇女党员,凭着简朴的语言和感人的驻村工作经过,赢得了在场所有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这名女同志的驻村工作事迹,还得从她开始同步小康驻村谈起。
如果可以用倒流的时空去穿越到2012年之前的世界,那么在贵州省黄平县浪洞镇后寨村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日子与现在相比,无论是从田地山间,还是在村容村貌;无论是农户一日三餐,还是百姓精神面容,前后的变化都有着天壤之别。短短几年的“数字变革”,后寨人始终不会忘记这名来自县城里的驻村干部——吴忠萍同志。
图为吴忠萍在黄平县七一表彰大会上作驻村工作介绍
吴忠萍是黄平县农业局的一名农技干部。自贵州省启动省、州、县三级派员入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活动后,2012年2月,身为中共党员的吴忠萍同志在积极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中,主动给县农业局领导请缨,下到远离县城42公里的浪洞镇后寨村开展支农工作。记得刚驻村的第一天,一位老大爷看着白白净净、一定与“农”字毫不相干的吴忠萍,就问陪同她在一起的村干说:“这城里的姑娘来这寨子干嘛?”不等村干部回话,吴忠萍就自我介绍说:“老人家:我叫吴忠萍,是来村里想办法让大家如何发展起来,怎样过好日子的!”老大爷上到下打量一下吴忠萍,随后没有言语地摇了摇头走开了。看着老人的眼神,吴忠萍心里顿时泛起了一股难以言状的滋味:为什么自己上门来帮扶群众,竟会遭到如此冷眼。这里面一定有许多缘由!
就这样,吴忠萍进驻村里后,她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了解村情民意为突破口,以后逐渐在探索中寻求破解之法。对此,吴忠萍挽起了裤脚和衣袖走进田间地头,怀揣日记登门拜访群众。在了解村民生产生活过程中,吴忠萍与他们拉家常、听意见。开始时时,群众对这位从城里来的干部,心里即使有话也不愿说。为打开群众的心结,吴忠萍对那些时常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的农户就实行上门拜访,一次不行就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她坚信:只要自己用满腔热忱的工作态度去与百姓交心,就会赢得群众的认可,就会缩短大家的距离。仅半个月时间,吴忠萍便把全村7个村民小组挨家挨户走个遍,并将村民的困难、想法、诉求都详细记录下来后,还认真梳理出贫困原因,以及医治贫困的顽症问题。随着吴忠萍那种忧民心切和为民发展的工作态度在村民中不径而走后,村民们对她的看法也不再是那么“嫌弃”了。群众只要看到她路过家门口时,总是要热情地邀请进家去坐坐。在交流中,人们也不避讳一些意见和想法,甚至还经常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的村民甚至直接到村委会找吴忠萍谈心交友、反映情况。
2012年8月,她在一次与村民交谈中得知,村里有位叫唐妆雨的女孩,在不到1岁时,父亲就因患癌症而去世,母亲后也承受不了家庭的困苦就离家出走,使这名女孩在年迈和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呵护下,祖孙相依为命地艰难生活着。由于两位老人没有能力再供她上学,唐妆雨将于下个学期从初二年级辍学下来。得知这一情况,吴忠萍迅速赶到她家将情况了解清楚,用一片慈母的爱心,答应帮助唐妆雨在完成中学课程后,继续把小女孩培养到大学毕业。
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活动中,为了因地制宜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2013年1月,吴忠萍在后寨村里组织了30多名村组干部、年轻党员和返乡青年到本县一碗水乡平东村蔬菜基地观摩学习。大家回来后,她又召集座谈讨论,把自己此前对当地的土壤进行取样实验的结果告诉大家,提出了村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芦笋的看法。为打消村民对以后销售的顾虑,吴忠萍还以“军令状”形式与大家签订了回收合同。自己还出资8000元作为第一年种植费用,并动员和鼓励村民说,只要出劳力和土地即可上马。在她的真诚的行动感动下,当年就有张强、印德华、龙国明等10余户村民开始在责任地里试种芦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种植户们的亩产收入就达到6000元。芦笋的试种成功,看到张强和印德华等人一挑挑芦笋上午抬出去,下午揣回一叠叠钞票,村民在眼热中,也纷纷种植起来。第二年,虽然参与种植芦笋的群众越来越多,但各家各户由于零星种植,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为了把全村种植的芦笋实现集中管理,在连片上步入产业化,吴忠萍又在村里指导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通过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检测、上市销售“五统一”的管理带动下,使后寨村种植芦笋在2014年就达到了200余亩,亩均收入1.6万元,当年实现产值近400万元。其中,有50余户群众在增收上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后寨人种植芦笋获得致富的甜头,很快就在村寨周围传开,每年的种植季节,各乡镇参加学习的农民纷至沓来,使2015年黄平县种植芦笋的群众就扩大到旧州、野洞河等乡镇。
如果说,驻村第一书记必须具备科技支农能力的话,那么吴忠萍就是这个支农队伍里扮演着科技领军的角色。因为她不是那种指手划脚和走马观花的走读干部和扰民干部,自从驻村之日起,吴忠萍就把自己和身心全部融入到为广大群众进行农业改革当中,用一片真心和诚意帮助群众出谋划策,引导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践行着“第一书记”为民服务的宗旨。驻村5个年头,吴忠萍先后9次带领村民到凯里、施秉、余庆等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在每一次感受和经历磨破嘴皮般的动员中,使群众在被动上得到了主动的收益,村民的创业致富信心倍加十足。就连那些长期在外当小老板的人们听到家里的田地有赚头的消息后,都回乡创业和发展。吴忠萍在个人的《民情日记》上写道: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后寨村,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上,没有兼顾到家庭虽然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但是想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我毅然选择了坚守;因为村民们一次又一次的挽留和看到那些尚未致富的群众,自己更不忍心离开他们;我愿继续留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奉献自己昀微薄之力,为全面同步小康献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