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贵州黄平县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着力在转方式、强保障、树龙头上下功夫,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
一是科学养殖,增强“含金量”。组织渔业科技员分组对全县稻田养鱼项目作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稻田育秧前,提前做好鱼沟鱼凼开挖修建、田埂加高培土、鱼苗供应等准备,保证适时放养;鱼苗放养后,跟踪好防病、治病和养殖技术服务,为产量和品质打好基础。2016年,全县有7570户推广稻田生态养鱼10500亩,通过科学养殖,每亩投入3-5公斤鲤鱼苗可产出优质田鱼50公斤左右,按市场价30元/公斤算,亩产收入1500元,户均纯收入将达1000元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拉起“保障网”。成立黄平县“211”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10万亩稻鱼生态种养工程建设实施小组,负责全县稻田养鱼的规划制定、协调服务、督促检查、政策兑现等工作;制定激励措施,凡稻田采取标准化建设,分别给予2500元/亩或4000元/亩补贴。2014年以来,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补助1705.5万元,养殖面积4331.4亩,发放鱼苗6余万公斤,覆盖农户1500户5835人、其中贫困农户1160户4608人,每年可减少贫困人口2000人以上。
三是示范创建,带动“产业化”。着力培育创建一批可看、可学、可推的党员示范户,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中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如旧州镇寨碧村、白子桥村,新州镇十里桥村、晒金石村等带头发展稻田养鱼,产出后,除了供应本县,还接到凯里、施秉、余庆、翁安、福泉等地订单,每年可为当地养鱼户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收入,有效促进该项目扩大规模向“产业化”发展。(吴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