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河南汝南县金铺镇:全力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

更新时间:2016-11-21 14:43:49点击次数:1032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朱晓吾 韩继伟 谢坤鹏)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地处汝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处,北与上蔡接壤,素有汝南北大门之称,西邻全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宿鸭湖。全镇下辖18个行政村,197个村民组,5.2万人。目前,该镇已精准识别贫困户1116户,贫困人口3232人,其中6个贫困村,716户2388人;12个非贫困村,400户844人。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金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习总书记“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重要指示要求,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强化责任,扎实推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 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对金铺来讲,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对金铺来讲,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话题。金铺镇党委、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产业是镇域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选准了产业,找准了路子,群众才会看到希望。可以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脱贫攻坚的大局。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必须立足“增收可持续”,千方百计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广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为此,金铺镇党委、政府思路清晰,方向明、决心大、信心足,千方百计培育扶贫产业,想方设法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他们结合本镇实际,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原则,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认真谋划和拓宽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多条腿走路,加快产业脱贫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产业扶贫要搞好,基础设施更重要。金铺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走”的发展思路,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落实精准。镇政府先后承接整村推进资金180多万,为前张村新修水泥路4公里,老金村4.2公里,解决了10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承接到户资金48万元,促使老金村118户贫困户早日脱贫;整合扶贫资金300余万元,为2016年脱贫村老金村新建村室、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这些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为改善老金村殷庄组人居环境,镇政府整合了专项资金准备新修宽4.5米、长1006米的柏油路面通村路,自然村主干道1095米。

   为了确保产业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新思路,全镇已形成了“八大产业基地”和“八种扶贫经营模式”,以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经营模式,实现全镇产业扶贫全覆盖,引领广大贫困群众精准脱贫、持续脱贫、稳定脱贫。目前,金铺镇产业扶贫成效初显,亮点纷呈。

   1、坚持蔬菜产业扶贫,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回收”经营模式。2015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金铺镇运才种植合作社与思念集团合作成立专业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经过省农业厅技术环评检测,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的标准,并获得了产品鉴定证书及合格蔬菜生产报告。于此同时也被思念集团定为中国区第二大蔬菜专业生产基地。种植基地位于金铺镇前张村,预计年产优质蔬菜800万吨。现已联系贫困户流转土地860亩,每亩1500元,建成日光温室15座,大棚200座,蔬菜品种达十多个,并建成冷库储藏室500多平方,运输车辆3辆,种植基地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回收”的经营模式,贫困户自建一座日光温室大棚,一年净收益可达5万元,一座钢结构大棚可收益3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租棚,这样以来,一年一座棚三茬芹菜就可收益2.5万元。这样不仅实现了当年脱贫,而且还带动了29户贫困户、98名贫困人员就业,按每人一天80元工资计算,一年可收入近2万元。运才合作社的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在实现前张村脱贫的同时,也能辐射带动周边村的贫困户脱贫。

   2、坚持林果产业扶贫,实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汝南县正大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位于汝南县城北10公里处,在霍寨村辖区,紧邻开龚公路,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800亩。可年产葡萄100多万公斤,实现年产值近1000万元、年利润4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地。该种植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通过租赁农户的土地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吸纳霍寨村和周边村的贫困户来种植基地打工,每天可收入80—100元,不仅带领了贫困户脱贫,还解决了周围农村富余劳动力100多个就近就业。同时,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兼有的农业观光采摘功能,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生态、和谐、健康、新生活”为宣传口号,为游客提供一个品尝葡萄、休闲纳凉、游览高品位的葡萄观光园,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今年在葡萄成熟季节,前来自采和批发的游人、客商络绎不绝,共接待县内外前来观光采摘葡萄的游客就达1万余人次,实现收入150万元。

   3、坚持板材加工产业扶贫,实行“企业+贫困户” 的经营模式。汝南县明珠木业制品厂是金铺镇招商引资项目,位于汝南县城北5公里处,紧靠汝上公路西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企业总投资3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600万元,占地80亩,拥有员工96人,目前,明珠木业又投入2000万元,新增45亩地扩大规模。企业已获得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深受用户喜爱,产品供不应求。近两年来,已吸纳周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80多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4、坚持旅游产业扶贫,实行“种植大户+基地+贫困户+回收”的经营模式。金铺镇党委、政府依托宿鸭湖的旅游优势,科学合理地规划了一个3万亩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目前,观光园的规划布局已经完成,各种特色农业和温室大棚

也在火热进行中。其中,陈庄村、高庄村种植生姜3000亩、大葱3000亩、订单辣椒1000亩,所有种植特色蔬菜均采取“种植大户+基地+贫困户+回收”的模式,确保有产有销,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在温室大棚方面,潘湾村有50余座、老金村有30余座、大吴村15余座,均种植有反季节蔬菜;康庄村占地100余亩的温棚正在建设中。下一步,镇党委政府计划在全镇范围内再建100余座钢结构温棚,确保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出镇就能就业。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形成规模后,在该镇将形成一个集“观光—旅游—特色农产品”为一体的生态链,将直接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5、坚持特色产业扶贫,实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回收” 的经营模式。位于金铺镇前张村的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近两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共托管社员的土地6300亩,主要用于大田农作物种植;流转土地 500亩,全部种植辣椒、黄秋葵、红薯、土豆、花生等特色经济作物,年收益达200多万元以上。目前,已带动贫困农户160余户、600多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同时,镇党委、政府根据金铺镇实际,除了在陈庄村、高庄村种植生姜3000亩、刘花门、前张村发展食用菌1.5万袋外,又积极引进了300余亩的中药材种植项目,该项目已经在老金村实施,经营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回收”,农户按标准种植药材, 药材种子、种植期间的技术培训和所需的农药化肥均有企业提供。另外,企业每年预付1000元药材回收款,在药材成熟后由药材企业按产量和质量来进行回收,再支付给农户尾款,此项目直接带动老金村200余名贫困户脱贫。此外,刘花门村种植了500余亩高淀粉红薯,采取模式为“企业+基地+农户+回收”,让农户切实得到了实惠。

   6、坚持养殖产业扶贫,实行“企业+养殖+贫困户+回收” 的经营模式。位于金铺镇老金村的振华养殖合作社,仅母猪年存栏量就达800多头,属于万头养猪场,是县良种补贴项目供精单位,是一家集种猪生产、技术服务、人工授精、仔猪繁育、商品猪生产于一体的畜牧养殖企业。为了降低和减少群众的养殖风险,近两年来,该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签订了代养协议和收购合同,并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在“托管代养”期间,公司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仔猪,优先提供饲料、兽药、养殖技术等服务。通过农户代养,使贫困农户增强了“造血”功能,实现了稳定脱贫。近两年来,通过“托管代养”、“直接帮扶”等模式,辐射带动本村和周边村123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业;115户贫困户因生猪“托管代养”模式受益,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本村贫困户张福建、关保全提供仔猪20头让其代养,每人年收入达6000余元;为周边3个贫困村的276户贫困户提供了800头母猪,直接进行帮扶,使这些贫困群众看到了产业帮扶的希望。

   7、坚持服饰加工产业扶贫,实行“公司+贫困户” 的经营模式。河南省服饰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产儿童羽绒服,产品畅销外地,供不应求。140多名企业员工大部分都是本地留守的贫困妇女,平均月工资2000多元,高则达2500元。眼下,尽管是冬季农闲时节,但在服饰加工厂内,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8、坚持工艺品加工产业扶贫,实行“公司+贫困户” 的经营模式。汝南一笑堂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独特民间工艺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进出口企业。公司先后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于“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被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被河南省文化强省办公室授于“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被中国品质协会授于《全国重点中小企业质量信用AAA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员工258人,公司系列产品被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暨东西方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指定为大会接待礼品,产品遍布全国各地,漂洋过海,远销国外。公司主要产品陶瓷麦秆画工艺瓶,年生产能力在15万只以上,生产规模全国最大、产品质量全国第一。近年来,该公司坚持文化产业扶贫的模式,积极吸纳家庭贫困的大中专生和有文化的残疾女青年进厂就业,月工资2500元左右,使她们足不出村就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送金钱送产业,不图一时谋一世。伴随着脱贫攻坚的铿锵脚步,金铺镇党委书记石如凯、镇长杨欲晓,信心满怀地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奔波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风里来、雨里去,用心血和汗水将“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做好做精,不仅为全镇贫困村送去了解一时之渴的“及时雨”,更留下了传承万代的“聚宝盆”,为全镇贫困群众托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完)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