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桑葚熟了,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更新时间:2017-06-16 16:07:02点击次数:3713次字号:T|T



     有一种花盛开在四季,常开不败,“香”气迷人,那就是“民族团结之花”。
     
     温巴什乡博斯坦村,距离县城10公里,博斯坦村是1991年从克孜尔水库移民搬迁来的,全村398户,1649人都是维吾尔族。走进博斯坦村,浓郁的维吾尔族气息扑面而来。

     “博斯坦”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在博斯坦村,村民的房前屋后被葡萄架包围,小路两边整齐排列着一排排桑葚树,每年桑葚熟了的季节是博斯坦村村民最高兴的时候。


     今年2月,我和供销社党委副书记刘淑云作为第四批“访惠聚”工作队成员来到博斯坦村驻村,我们成了村里唯一的两个“少数民族”。 刘书记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让人折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走访入户、双语夜校授课,村里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了我们,刘书记还和村里的阿依木汗结为了好姐妹。


      “阿孜古丽”就是村里的人给刘书记起得维吾尔族名字,村里的人都喜欢叫我“张哈尼”。当绿油油的麦苗迎风飘荡时,我和刘书记随着清风麦香已融入到了博斯坦村。

      4月杏花开的时候,博斯坦村移民安居房动工建设,一大批操着四川口音的建筑工人进入博斯坦村,早出晚归,在工地上辛苦忙碌着,力争让村民7月份就住进新房。

      由于工地人手紧缺,村里的一些小伙子就在工地上做临时工,一个月的时间,村里的小伙们就和工地上的汉族工人打成了一片。汉语夹杂着维语,维语夹杂汉语,节奏紧张而快乐地运行着,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村里的村民们看到工地上的工人们为了早日让她们搬进新房,早出晚归,顶着太阳加班加点,大家商议着,想请工人们吃顿饭。6月5日那天,4小队的村们自发做抓饭,邀请工地上的汉族工人吃抓饭,也邀请了我和刘书记。

      席间,在工地干活的建筑工刘灵东问身边阿里木·艾沙“维吾尔语抓饭怎么说”,阿里木告诉他抓饭维吾尔语叫“婆罗(谐音)”,刘灵东开玩笑地说“菠萝”,引逗一片笑声。

      我随即指着一名维吾尔族小伙问刘灵东知不知道他的姓名,还没等刘灵东回答,小伙子笑着回答说:“我嘛叫毛力肉孜,他叫我‘毛驴子’嘛”,“哈哈哈哈……”在场的人一阵大笑。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中,感受到了暖阳般的热情。

      正是桑梓熟透的季节,我问身边的一位四川大姐吃桑梓没,大姐说“吃了”,我又问“甜吗?”,大姐说:“甜,博斯坦村的桑梓特别甜,一直甜到我们的心里”。
 
     博斯坦村的桑葚熟了,民族团结之花也开了,走进博斯坦村,一缕丝丝的香甜气息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张新萍)

0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