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风雨烟火崖

更新时间:2019-12-29 10:29:20点击次数:57754次字号:T|T

泓农涧河的水清澈见底,在初冬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透过河水可以看到河床中的卵石点点游鱼可数。站在烟火崖村头枝干遮天的“红军树”下,极目向北瞭望,由泓农涧河水蓄积而成的龙湖碧波万顷风景壮观,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整整一代灵宝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见证。而今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足下的烟火崖村继续发生,其故事情节同样的激动人心令人感叹不已。

烟火崖村始建于明朝,明末时期战乱频繁,黄河以南地区大面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明朝政府实施移民政策,从人口密集的其他地方,征发大量人民,集结在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下,由此迁徙到河南各荒芜地。据说最早移居到烟火崖村的是一对郭姓兄弟,之所以居住于此,就是看中了这里远离城镇背靠塬岭,伫立于朱阳街上根本看不到烟火崖村的一片一缕民居,整个村庄完全隐没于青山苍翠的岭后,正是这种特殊的居住方式,使烟火崖村一代又一代避免了战火的涂炭,至今村中的“郭家大院”仍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为前来观光的人赞叹不绝。烟火崖村人多为郭姓,基本上是郭氏兄弟繁衍的后裔,郭姓第五代子孙郭世勋曾经科举及第,并因官声清正政绩颇佳,被清道光帝连升三级,官至两广总督,郭氏后代一直保存着相传乃道光帝御赐的牌匾,也因为这个缘故,烟火崖村尚文之风甚浓,村中长期开有私塾,民国时期更是开办了朱阳镇上第一所公立学校。2018年,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特别在烟火崖村挂牌设立基地,对村里的“郭家大院”及郭姓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让古老的郭姓文化为现代社会效力


烟火崖村是古代人们由函谷关通往西南的驿路,在上古依靠长矛大刀的冷兵器时代,这里曾经是防止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建有许多两两相望的烽火台,只要发现敌情,就会立即点燃烽火,烽火台上滚滚烟火,会迅速将警讯传递到周围各村,烟火崖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烟火崖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村中的土地浸透了革命烈士的鲜血。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烟火崖村开展革命活动,与朱阳镇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保安团,进行过激烈的斗争,许多红军战士在此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一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壮烈牺牲后,其骸骨就埋在村头的大树下,这也是烟火崖村“红军树”的由来。解放战争初期,中原解放军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经过浴血奋战,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围,转战到秦岭、伏牛交界的深山区,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积极的革命活动。1947年,中原解放军河南军区司令员黄林,带领部队就在烟火崖村,迎击国民党陕州独立旅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军的阴谋。


2018年,烟火崖村郭姓后代郭斌斌,开始担任该村的村民组长,而这时候的烟火崖村,基本上已成了一个空村,逐步富裕起来的村民,改变了民居观念,从地理位置居高,生存条件恶劣的烟火崖村移居到朱阳街,原来的村子已无人居住。针对这种情况,郭斌斌通过深入的调研,并走访有关的专家,在朱阳镇原革命老区办主任、长期热衷于红色文化研究的王治恩的建议下,决定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走文化旅游提升经济发展的道路,使烟火崖村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01712月,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烟火崖生产组“郭家大院”成功审批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2019年7月,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研学基地在烟火崖村挂牌。

    2019年5月,卢、灵、洛三县作家协会基地在烟火崖村挂牌。特邀老革命李桃讲说当年革命经历。

    2019年,三门峡军分区梁司令员一行10余人来烟火崖村重走红军路

   2019年,烟火崖村“红军路”举行揭牌仪式。灵宝市工信局集体揭排。

   2019年5月,三门峡二中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1480人瞻仰“红军树”,重走“红军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9年元宵节,郭斌斌又一次思索烟火崖村的发展道路,一张蓝图在悄无声息中酝酿。随着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理念,红色文化不断升温,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坚定不移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建立配套措施,使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一方面体验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领略位于伏牛山中的烟火崖村之自然风光,将人文与自然两种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烟火崖村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郭斌斌带领村人自发行动,首先修好路,从村头“红军树”到五里墩这条全长八里的山路,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走过的路,面临越来越多的人重走“红军路”,这条路上有几处比较险峻的地段必须认真修筑,并对游客设立安全警示牌,保证游客人身安全,截止目前,已修筑了三里路,这项工作在进入冬闲季节后继续进行,本照自愿参与集资入股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的原则,郭斌斌带头出钱出力,投入红色文化旅游的建设,已筹措款项六万元;然后就是对“红军路”的绿化,在尽可能保持原始自然景观的同时,加强人工植树等绿化行动,让青松翠柏烘托“红军路”两侧,使人们在庄严、肃穆的环境里,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敬仰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接着就是要建饭店,把烟火崖村的特色食物、风味小吃等“农家餐饮”,打造成烟火崖村红色文化之外的又一张吸引游客的名片,让游客在领略人文、自然景观后,对烟火崖村的饮食文化畄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带动烟火崖村整体经济全面腾飞。


在即将结束这次釆访的时候,我们有幸见到了烟火崖村所隶属的行政村朱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治平、村委会主任刘玉生,他们对烟火崖村群众不等不靠自觉行动,寻找出路发展经济的行为表示高度赞赏,大力支持群众的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的资金,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使烟火崖村的红色文化旅游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泓农涧河的水经久不息,流淌了不知多少年,默默地见证着伏牛山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历史烟雨中的变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变的是人们向往美好的心,正是这颗心支配着当年的红军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正是这样的追求才有了几十年后烟火崖村人薪火相传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精神,只要有了这样的精神,风雨中的烟火崖村,就会青山永在美景永存。

文:夏峻   摄影/张世宗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