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雅安:探索“绿色增收”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创新融合发展

更新时间:2022-02-11 17:28:55点击次数:40185次字号:T|T
四川新闻网消息 雅安市锚定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融会贯通、有效衔接,探索出共赢、共融、共建的“绿色增收”模式,推动“绿色减贫”向“绿色振兴”转化提升。全市有2.5万户脱贫户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脱贫总户数的90.7%;2021年全市脱贫户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户均达到...

四川新闻网消息 雅安市锚定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融会贯通、有效衔接,探索出共赢、共融、共建的“绿色增收”模式,推动“绿色减贫”向“绿色振兴”转化提升。全市有2.5万户脱贫户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脱贫总户数的90.7%;2021年全市脱贫户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户均达到9185元,较上年度增长了14.6%。

依托“绿色资源”,实现保护与保障“共赢”

探索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的融合发展模式,既保护自然生态,又保障脱贫群众可持续增收。

优化生态公益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设立公益性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脱贫群众成为生态护林员、农村环保员和地灾监测员,让脱贫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真金白银;2021年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4438人,并累计兑现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3320万元。

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增加务工性收入。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政策激励、合作共赢”原则,落实捐资税前列支、电费综合补贴、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建立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激励机制;2021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达到3.4万人,较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脱贫劳动力务工收入户均达到7085元,较上年增加19.7个百分点。

依托生态效益补偿,增加转移性收入。围绕国家生态功能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通过兑付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补偿资金增加收入,2021年全市累计向脱贫户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退耕还林补助等825万元,脱贫户转移性收入较上年增长了8.4%。

壮大“绿色产业”,实现二产和三产“共融”

全域实施“五雅”产业提升行动,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

筑牢绿色产业基座。持续以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为支撑,辐射带动沿线500余万亩特色产业基地、151个脱贫村、80%的脱贫人口,实现“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区域性持续增收新格局。

提升绿色品牌价值。持续以“天润雅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引导脱贫村所在乡镇培育壮大一批“小而特”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脱贫村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市已认定“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用标主体68个、产品130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3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7.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439个。

完善产业融合机制。持续推动有条件的脱贫村、重点帮扶村整体纳入星级园区创建范围和田园综合体建设范围,建立完善多元化现代农业经营利益联结模式,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以名山区为例,依托35.2万亩茶园,围绕建设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形成“1+7+N”空间布局,带动沿线脱贫群众分享茶旅融合红利,该区脱贫户生产经营性收入人均达到3050元。

打造“绿色环境”,实现硬件和软件“共建”

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绿色振兴”第一场硬仗,分类分档时序化推进9个脱贫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3个脱贫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脱贫村评选为全省生态宜居名村。

有效落实“垃圾革命”。全市86个乡镇、554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达100%,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

统筹实施“厕所革命”。全市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9961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7%,高出全省平均9.7个百分点;同步在行政村普遍设立“村庄清洁义务劳动日”,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清洁美丽家园。

深入开展“污水革命”。全市在48个环境质量要求高的行政村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50%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供稿/图:雅安市乡村振兴局)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