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振兴网德阳6月7日消息 仲夏时节,绵竹枇杷、桃子等水果相继成熟,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子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销售,丰收的喜悦无处不在。
(周韵摄)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绵竹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自然禀赋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布局、壮规模、促融合、树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形成了以梨子、枇杷、猕猴桃等多种水果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
小水果撬动大产业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在汉旺镇白溪河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郁郁葱葱,黄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格外诱人。果树下,游客们手提篮子,尽享采摘乐趣。“今年枇杷味甜汁多,价格从每斤5元到15元不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购买,村民们收入非常可观。”白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毛芳平介绍,该村种植有枇杷、李子、樱桃、核桃等果树1000余亩,其中枇杷种植面积达到800余亩,年产值超过200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如今,村民种植水果劲头十足,信心满满。
(周韵摄)
来到沿山路段,摆摊售卖枇杷的果农一字排开,不少游客正驻足挑选。在村民袁胜琴的家中,她正在打包装箱,把刚摘下的枇杷远销省外。“我家种植了7亩果树,其中包含梨子、枇杷、桃子等多个品种,采摘时间从5月持续到10月,每年可增收5万元。”翻看着新接的订单,袁大姐笑意满面。
6月6日,记者在九龙镇棚花村看到,经过风貌改造后的贵菲家庭农场环境宜人,成片的猕猴桃树枝上,小青果挂满枝头。几名工人一边除草,一边套袋,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我们利用骑游道打造了风车花廊,并在两侧种植了月季和玫瑰,进一步增加美观性。”搭乘绵竹旅游发展“快车”,前几年,农场主人李治菲在当地流转了8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通过摆摊和网络销售,收入非常可观。在她的示范引领下,当地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性高涨。
(周韵摄)
过去,绵竹水果种植单一,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慢,果农收益不稳定。为促进乡村持续发展,绵竹围绕特色产业富民,持续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并采取“合作社+公司+支部+基地+农户”模式,种植猕猴桃15000亩,早熟梨6000亩,葡萄6000亩,枇杷6000亩,李子4000亩。如今,小水果不仅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更有力地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农旅融合绘新景
如何让“美丽生态”转换为“美丽经济”?近年来,绵竹沿山镇、村(社区)依托种植果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面貌,深入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彰显特色、一村一景、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农业景观带,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夏日,走进广济镇云盖村,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宛如世外桃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寻找“诗和远方”。在村民王川刚的家中,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紧张作业。“每到周末,无数游人前来登山品果,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去年11月,王大哥瞄准乡村旅游发展火热契机,将自家的房屋推倒重建。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建设,这栋民宿小洋楼现已进入装修阶段,将在8月底前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民宿40家。
(周韵摄)
随着民宿经济迅速崛起,云盖村竹编、棕编、木雕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创产品周边产业顺势而起,村民在家门口摆摊销售,鼓足了腰包。今年该村还利用彩灯装饰,打造了山村夜景,改造了闲置绿皮小火车,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居住体验。
在九龙镇棚花村金田沃家庭农场,一串串葡萄挂满藤条,绯红的桃子香甜诱人,三五游人品茗聊天,怡然自若。“我们今年还试种了2亩车厘子,并在果树下套种西红柿和花卉,便于小孩进行体验式采摘。”农场主人王德金告诉记者,他们还打造了观光、休闲、采摘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近年来,九龙镇坚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建起葡萄、梨子、猕猴桃、山药、黄连等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路子,村民们过上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来自城市的游客也在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中找回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记忆。
(周韵摄)
汉旺镇则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植葡萄600余亩、枇杷2000余亩、桃子600余亩、梨树3000余亩;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民宿产业,加快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为进一步延伸全产业链条,绵竹市还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打造“多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花厢·九龙山院子已于去年投入运营,主题不一的院子各具特色;金色清平建设如火如荼,观光式小火车、露营基地、萤飞谷等吸引众多游客争先感受“童话”魅力;“竹篱人家”、“杨家院子”等特色村落充满浓浓乡情,让绵竹这座小城焕发出时代的异彩。(周韵 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