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日电 题:设施农业何以在新疆兵团“大行其道”?
作者 史玉江
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冬季严寒,尤其是新疆北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农业生产处于“冬眠”期。以往,新疆人民深秋时习惯用菜窖储备足量多、易存储的白菜、土豆、萝卜以及苹果等,时令蔬菜和水果是“奢侈品”。而今,新疆不仅能依托设施农业保障“菜篮子”,而且走出一条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设施农业是通过一定的设施,在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个方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新疆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值、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等热量资源,远远优于同纬度的东北地区,有着发展设施农业的自然优势。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新疆地区的蔬果冬季供应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少团场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集约高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是新疆兵团长年发展现代农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巧打时差增收重要抓手
隆冬时节,天山南北受冷空气影响,多地持续下雪,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的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绿意盎然,反季蔬菜正“走向”市场。
眼下,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十三连的大棚内,绿油油的青菜、个大圆润的香菇生长正旺。种植户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甚是忙碌。
2022年,刘世先夫妻俩承包了一座占地4亩的大棚,8月开始种植了12种蔬菜,现在大部分蔬菜已经上市。“我在家里种菜,我丈夫在市场上卖菜,和以前比起来,不仅成本降低了,在供应上也更有保障。”刘世先说,租用的温室大棚和提供的技术服务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
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有1632座设施大棚,占地面积约4353亩,种植率达97%。新年前后,预计供应约3188吨果蔬产品。
多年来,新疆兵团各师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温棚种植蔬果,巧打时差抢“鲜”上市,民众借此鼓起“钱袋子”。
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猛
新疆兵团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试推温室育苗和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按照苏联技术和模式,建设了一批半地下室木框玻璃温室,但因经济条件受限,推广步伐缓慢。
20世纪90年代,新疆兵团的施蔬菜从分散走向集中,连队向城市郊区发展,并扩展到瓜果食用菌及高价值的经济作物,逐渐实现多季多种、种植均衡的生产模式。
2000年以来,新疆兵团设施农业快速兴起,第十三师与第十二师率先发展,天山南北各师团紧随其后,越来越多的设施农业拔地而起,设施蔬果“遍地开花”,一批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日光温室大棚实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比较高,使设施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布局围绕城镇发展。
发展休闲游带火“后备箱经济”
在第二师二十九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十几名职工正在4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里忙碌着。
“每逢节庆我们特别忙,新年前后草莓会陆续成熟,多的时候一天接待四五百名游客,这些新鲜果蔬装满了游客的后备箱。”十一连连长陶培林说。
他表示,这里距铁门关市10余公里,距库尔勒市8公里,周末和小长假有很多自驾游的市民来采摘果蔬,体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草莓不仅成为新疆市场的“网红水果”,节假日采摘草莓也成市民休闲游的主流。
近年来,新疆兵团鼓励有条件的城郊团场发展智能化温室,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拓展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蔬果、禽畜到渔业种类日益丰富
不仅如此,新疆兵团设施农业已从蔬果向家禽、渔业、牲畜等养殖产业延伸,并有迅速发展势头。
在第八师一四七团四连罗非鱼养殖基地,养殖人员正在循环鱼池喂养,一尾尾罗非鱼苗在水中游弋。这里是南北疆最大的罗非鱼苗繁育基地,每年繁育鱼苗30余万尾,通过保温薄膜和供暖管道调节温度养殖罗非鱼,既能提高养殖密度,又增加了养殖周期,可实现错季上市。
在第三师四十四团原种连的孵化及脱温鸡养殖示范园,一年可提供30日龄优质脱温鸡苗20余万只,等鸡苗适应外界温度时发给居民,通过对养鸡配套技术的推广,当地很多民众增收致富。
在第七师一二八团五连双育农牧合作社,一排排养殖大棚整齐划一,饲料草存储区、青贮池、牲畜棚圈配套齐全,年出栏育肥牛可达1000头以上,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该团通过畜牧养殖合作社,统一管理、防疫、出售,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年来,新疆兵团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支持团场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新疆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各师团的实践情况看,设施农业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障全年鲜活农产品的均衡供给、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团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民众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兵团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引进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发展设施农业,进而带动乡村的产业振兴。”上述负责人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