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岁月如歌 致敬英雄!致敬天山!
贾南一 摄影/文
1949年,王震司令员率1兵团二军和六军进军新疆,后与陶峙岳将军率领的22兵团以及五军的部份,共计10.5万人,另有家属6万人,于1953年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十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师,另有两个处,开始屯垦戍边。新疆不少的城市多是在师部这个所在地儿上建成,而后蜚声海内外的。
曾经的不毛之地、戈壁沙漠,建设成今天的“天山南北好风光”,老一辈功不可没啊!
其实,屯垦戍边早也有之。
为巩固西北边防,1764年清朝政府就挑选了1020名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携家眷3275人从盛京出发,历经一年零五个月的长途跋涉,最后到达新疆伊犁。如今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民众就是当年清军西迁的后裔。锡伯族人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陆续从内地迁来许多年青人,支援新疆,建设新疆,他们在这块广阔而又贫瘠的戈壁荒地上开垦、耕种,经过几十年的劳作,最后才有了现在的绿洲。
今天,仍然有不少的川人善建者前赴后继低来到这里——在城市中建房、在荒地里打井,为新疆建设添砖加瓦。
这次,我有幸认识了两位有代表性的川人善建者,他们均来自四川南部县——
一位是老鲜,来新疆这块土地上有十多年了。初来时,从自己垒建土坯屋开始;立稳足后,带动村里的乡亲到新疆打拼。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如今不仅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了,还与同村共同奋斗富裕起来的鲜氏宗亲为家乡村上修路、安装照明路灯。
另一位是小何,十六岁只身一人到新疆闯天下。因年龄小,又身无所长,不懂什么技术,初来时只能干点下体力的活路,天寒地冻学打井。用小何自己的话说:“冻也冻过,甚至耳朵也被冻坏过。饿也饿过,甚至有一次在山里差点被饿死过……”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现在的小何已经拥有了他自己的钻井公司,且公司经营效益好。如今,小何不仅在伊宁市买了房子,去年还在南部县老家新盖了一栋二层小楼,今年开春还给村里捐赠了一台变压器。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可敬可爱的一代又一代的拓荒者和建设者们!
总之,我敬佩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或是正在挥洒热血和汗水的英雄和劳动者们!因为他们的牺牲,因为他们的奉献,因为他们的智慧,因为他们的勇敢,因为他们的勤劳,因为他们的胸襟,因为他们的梦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