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通讯员 喻俊尧)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交流讨论阶段中,四川省绵阳市律师、鉴定、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四支法律队伍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分别开展“大擂台”、“大服务”、“大通道”、“大视野”四大服务,奋力谱写辉煌壮丽的“中国梦”绵阳法治篇章。
开设“大擂台”,律师辩论转作风提能力。按照“提高律师执业水平,促进‘法治绵阳’建设”的要求,6月上旬绵阳市举行了“九洲杯”第三届律师辩论擂台赛。一是开展擂台竞技。全市18支律师队伍通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出4支律师队伍进入半决赛。比赛围绕优化外来企业服务,构建良好法治环境等主题积极引导律师投身全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举行集中宣誓。积极引导全市律师自觉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自觉争当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比赛开始前,组织参赛律师开展集中宣誓,进一步坚定其高尚职业情操和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三是邀请领导评审。比赛邀请了市人大、市政协和政法系统领导到场指导并担任评委,将领导评审结果纳入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目前,1个律师事务所将被推荐表彰为全市主题活动“先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开启“大服务”,鉴定提速强质量重效率。一是健全服务机构。依托各乡镇司法所建立鉴定服务宣传点295个,在“无所区”设置咨询代办点6个,实现鉴定服务网络全覆盖。现已免费为群众解答鉴定咨询478人次,接受鉴定委托74件。二是提升服务效率。将重大疑难案件和一般案件的鉴定时限分别由法定30日、15日缩减为15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鉴定事项实行优先办理。全市提速鉴定报告比率达97%、提速率达200%以上。三是完善服务机制。绵阳市确定2013年为“全市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年”,出台了错鉴责任追究,鉴定人出庭质证、回避、保密,鉴定机构财务管理等6个规范性文件,确保鉴定服务“大提速零误差”,又好又快服务群众。
开辟“大通道”,公证上门出实招求实效。一是开辟城际协作通道。6月中旬,绵阳、德阳两地联合举办了公证行业践行“伟大中国梦”主题论坛会议和公证业务培训会议,两市公证员队伍145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段伟和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就城际间扩大公证交流协作、推动事业发展进行广泛深入交流。二是开辟上门预约通道。加大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群众的预约上门公证力度,5-6月全市办理各类公证事项5940余件,办理上门预约公证87件,确保需求群体全部享受到贴心服务。三是开辟集中服务通道。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积极宣传公证业务知识,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利用绵阳广播电台《绵州司法》、绵阳电视台《行风热线》等栏目平台开展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组织资深优秀公证员现场集中解答听众观众法律咨询86件次。四是开辟便民服务通道。以司法所、社区、村委会为依托,设置公证便民服务点、公证服务咨询点163个,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申请公证。目前全市公证便民服务点行政覆盖率达80%。
开拓“大视野”,基层送法接地气解民忧。一是开展“法治基层行”活动。全市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170余名,深入“挂包帮”社区开办法律专题讲座,吸引社区居民、商家业主和干部共3700余人次接受宣讲;现场设立法律援助流动服务窗口,接受社区群众咨询4480人次,发放援助程序告知书12000余份、发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联系卡7000余张,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60余件。二是开展“党员远程教育基层送法”活动。在市法建办牵头下,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党员远程教育联系村开展视频普法讲堂,分管领导和法建办专职副主任带头讲法制课。和联系村结成帮扶对子,捐助办公设备、法律书籍和中国梦辅导资料,充分营造“农家书屋”良好法治氛围。三是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全市职能系统强化“三调对接”,组织全市6万余名人民调解员、2000余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500余名司法行政干部进村入户集中开展拉网式排查。江油市还建立了“女子调解服务队”,向各调解组织印发《随手调》手册500余册。全市调解组织深入村组、社区、厂矿、企事业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排查。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攻坚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