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自从微信布局移动支付,其便捷性就得到不少用户认可。微信支付,只需要输入密码或者是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实时转账到收款账户当中。然而其便捷支付的背后,却有不少犯罪分子利用“拼团”、“秒杀”等方式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北京海淀检察院发布的一起案件信息提醒大家:微信购物需要谨慎,擦亮双眼再消费。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易某、翟某二人批准逮捕,原因是两人利用微信公众号团购收钱后“失联”,被害人达数万人。检察机关调查发现,2014年7月2日,易某与翟某注册成立公司,法人代表易某,注册资本50万元,但二人均未实际出资。
案件承办检察官黄飞介绍称,他为了对公司进行宣传,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公众号,通过公众号来宣传公司产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做了一些团购活动来吸引粉丝。
两人将建立的公司手机电商网站链接到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在微信上宣传、出售产品。一开始,为吸引粉丝,便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广酸奶机和星巴克电子支付券,但效益比较差,交易订单寥寥无几。
黄飞说:“他推出了一款‘9.99元团购24听可乐’的活动。和市场价比,算很低了。”
两人利用低价团购诱导分享至微信朋友圈,在48小时之内,他们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共收到该可乐团购订单68294个,收款70多万元。
黄飞介绍说:“一共收到订单6万多个,收款金额70多万,后来这两名嫌疑人将钱款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有一部分钱由于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可乐给客户,其他钱都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以及购买理财产品。”
在易某和翟某的操作下,这些钱款中的693000元先转入易某的宁波银行账户,后又转到易某的招商银行账户。两人将其中的60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还有部分钱款用于偿还二人信用卡欠款及其他生活费用。仅给很少的参与团购的人发了货。他们认为,只有9.9元,如此小的金额消费者不会在意,便在收钱后玩起了“失联”,但终究难逃法网。近日,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