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 正文

旺苍县人民调解工作“五化”引领

更新时间:2013-11-10 20:43:02点击次数:840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殷蛟) 四川旺苍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省争先,全市争一”的目标,牢固树立“争取领导、借力发展、主动作为、务实创新、求为谋位”的工作理念,创新措施、积极履职,“五化”确保全县信访量、民转刑案件数量、积案总量、非访数量“四下降”。

工作重心高度化。一是高起点谋划。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今年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4月份,召开了全县调委员会主任座谈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提炼亮点,作出了“开展‘无访村(居)委员会创建活动,建立了律师到群工局参与信访接待机制。二是高力度推进。7月,召开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现场推进会,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领导参加了会议。8月,县政协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视察。9月,县人大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视察。

组织机构规范化。一是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例会制度、重大纠纷报告制度、责任倒查制度和纠纷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制度,从组织上保障人民调解

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制度上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二是组织规范。按照“六有”、“六统一”和“六落实”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充实了人民调解组织。新建立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新打造了普济、龙凤等五个调解室。全县建有基层人民调解组织44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8个,命名明星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和个人调解室11个。三是队伍规范。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待人和气、业务精通”的要求,

把懂法律、懂政策、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同志吸收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鼓励和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退休老干部和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人民调解队伍。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政治、法律、调解知识、调解技能培训,强化司法部新近印发的调解文书制作技能,做到人人参训、人人必训。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制度,继续开展“十佳县级人民调解能手”、“明星调解室”评选活动。

矛盾化解常态化。一是强化“大排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突出排查重点,坚持一般情况“按月排查”,敏感时期“按周排查”,特殊情况“随时排查”,重点问题“入户排查”,来信来访“跟踪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台帐全。二是强化“大接访”。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广泛开展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县科级干部“下基层、听民意、解民忧,排民难”大调研活动,健全领导接访、联合下访、带案下访制度,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轮流接访制度和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定期接待上访群众制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疑难纠纷、减少越级访等问题。三是“强化大调解”。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工作,建立健全协作、对接、引导、委托机制,实现“大调解”的无缝衔接。四是落实“五个一”机制。做到一个矛盾、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五是重视情资收集工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信息掌控,把握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逐案研究,拿出具体办法,认真加以解决;对潜在的矛盾纠纷,要有应对措施,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

创新调解亮点化。一是深入开展“无访村(居)民委员会”创建活动。对全县在近三年内无到京、省、市三级和群体性到县上访的村(居)民委员会评为“无访村(居)民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命名、挂牌,并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创建文件。二是扎实推进律师接访活动。安排在星级评定中获得十星级的律师每周四轮流到县委群工局参与信访接待,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现已累计接待信访案件85件,信访量同比去年下降了近百分之二十,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调解文化生活化。一是调解文化大院建设有声有色。秉承“法为上、调为先、和为贵、让为贤”的人民调解文化理念,打造了普济镇普子岭社区、东河镇狮子村、三江镇花园村调解文化大院,既丰富了群众生活,又让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旺苍法治文化品牌。二是文化载体建设可圈可点。编印发放人民调解“三字经”、悬挂门联、制作漫画、书写标语;打造调解文化墙、文化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文化公交车;利用网络等媒介解读调解、分析点评案例,让复杂的调解故事化、通俗化、形象化。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