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低、任务重、保障少、流动大
村医 乡亲们想要留住你(新春走基层·一线调查)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分布散,农村医疗卫生底子薄。较低的收入、繁重的工作,致使部分乡村医生难以长期坚守。乡村医生面临哪些问题?为何村里留不住村医?如何保证农村医疗“网底”不破?春节期间,记者赴贵州展开调查。
现状
缺口大,任务重,后继无人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平寨镇河湾村,45岁的村医杨厚珠发起了高烧,但她没时间休息:“还有一堆报表要做。”3600多人的河湾村,仅有她和同事王玉春两名村医。
贵州省要求“原则上每千人配置1名乡村医生”,河湾村离这个要求相差尚远,不过和其他乡镇比起来已算乐观。六枝特区卫生局医教股股长马俊武说:“全特区只有311名村医,还需要补充120人。”
除了多地村医缺口大之外,村医的教育水平和执业状况也不容乐观。据贵州省卫生厅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省30966名村医(含卫生员)中,具有医学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4498人,占村医总数的79.11%,剩下的6468人则是无学历人员。贵州计划到2013年底实现90%以上的村医学历达到中专及以上。在贵州全省3万多名村医中,只有1440人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
村医人数不足,基本卫生服务日益繁重,加大了村医负担。岩脚镇卫生院院长龙忠朝表示,每个村卫生室要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12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患者每月上门检查一次,孕产妇每月上门做一次保健,还有0—6岁儿童的接种,加上人口流动性大,外出务工人员多,完成任务的难度很大。”王玉春深有感触。
与农村医疗力量缺乏相对的是,多数医学院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开诊所当村医。贵阳医学院临床四级G班的一名周姓同学表示:“村医工作太苦,也学不到技术,不利于自身发展。”余庆县卫生局局长李黔疆表示:“现在别说村医,就是乡镇卫生院这一级也难招到合适的人才,高学历的到县一级就被分走了。”
原因
条件差,收入低,发展受限
吃罢晚饭,来不及洗碗,39岁的赵德琴摊开一页页资料,将采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家庭档案卡资料录入电脑。这是一名普通乡村医生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完成这些工作,政府会从基本公共服务资金中提取40%作为对村医的补偿。
赵德琴2001年中专毕业后就回到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开起了诊所。除上述补偿外,她每月还能领到817元的政府政策性补助。每治疗一个病人可收取9元诊疗费,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收入明显变低,“以前看病开药可以收取20%的加成,看得越多赚得越多。现在只有417元补助。”马俊武说:“有的村医干上两个月不满意就走了,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去私立医院打工,一个月能有几千块钱。”
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村医廖燕更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根据当地政策,乡村医生按照户籍分别纳入新型农村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则由各县(区、市)参照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政策执行。廖燕并没有参加新农保,也没有其他养老保障,“现在每年交100块,60岁以后每个月才能领55块,太不划算了。”持相同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现行新农保金额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又太高,村医难以自行承担。”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副处长饶富合说,“各地也正在探索村医养老的补助措施,比如金沙县村医退休后按村干部待遇补助每人每月800元,威宁县则按在职村医每月定额补助的70%补助退休村医。”
对策
保证政策性补助到位,探索医疗风险分担,扶持村医个人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贵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政府政策性补助月平均增加417元的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政府对村医的定额补助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和年人均1200元的考核奖励,由省、市、县三级按5∶2∶3的比例承担并要求各市、县要把补助资金按月足额、及时发放到每一名村医手中,并造册登记,定期张榜公示发放情况。赵德琴表示,政府补助的417元和基药补助的400元每个月都可以按时从乡卫生院领取,没有出现过拖欠的情况。
对于村医执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贵州对乡村医生还没有统一的医疗风险分担制度,也没有制度化的调解机制和保险机制,不过已有部分地区做出探索。贵阳市花溪区等少部分县(市、区)采取村医每人每年自缴200元建立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金的方式,解决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问题。
谈及后备力量,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胡捷表示,“村医承担的是农村医疗卫生‘网底’的作用,可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编制,享受同等的职称标准评定。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和硬件投入,做到小病不出村。”
饶富合告诉记者,截至2012年底,贵州省共专项培训乡村医生56987人次。省里鼓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启动本土乡村医生培养计划。“选拔有志于从事村医工作且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的农村青年,到省内各地设有临床医学类中等专业的医学院校及职院免费就读,入学前需与当地村委会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回户籍所在地卫生室从事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本报记者 郝迎灿 欧阳琨玥、金晓贵参与采写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