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物流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交通物流 > 正文

破解“找桩难”,我国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更新时间:2023-07-14 17:28:33点击次数:39427次字号:T|T


原标题:破解“找桩难”,我国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

  为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情况如何?

  随着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新阶段,并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从不到10万台增长至521万台,年均增长超过70万台。截至今年5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635.6万台。在用户属性上公私兼顾,公共充电桩约占33%、私人充电桩约占67%。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80%,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网络覆盖方面,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在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功能服务方面,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怎么破?

  目前,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存在里程焦虑心理,普遍遇到找充电桩较难、充电桩进小区较难、高速公路上充电较难等一系列问题,意见对此均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针对“找桩难”,意见提出,一方面,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重点覆盖居住区、办公区、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另一方面,构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

  针对“进小区难”,意见专门提出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安装上,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协调机制上,要求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优化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和管理程序;服务保障上,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统一提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

  针对“公路充电难”,意见推出三方面举措: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服务,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协同建设,提升电动汽车在城市群、都市圈及重点城市间的通达能力。

  “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怎么办?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总体上面临要素保障不足、收益率较低、标准不够统一、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政策:

  ——加大价格支持。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

  ——强化要素保障。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满足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用地、廊道空间等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研究给予资金支持。

  ——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方式,通过绿色债券等拓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和设备厂商融资渠道。

  ——制定实施统一标准。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强建设运维、产品性能、互联互通等标准迭代更新,加快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和管理政策,以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为重点构建评价体系。

  欧鸿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做好意见贯彻落实,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对各地指导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严赋憬、陈炜伟   来源:新华网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