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黑龙江牡丹江市楼房村
300多棵大杨树惨遭扒皮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5月16日,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温春镇楼房村6组至楼房村口不到3公里的路上,笔者发现路两边有170多棵大杨树被人从底部扒、砍、烧或用锯将树皮伐开一圈(见图一),另有160多棵大杨树因扒皮已死亡,有关部门只好将其伐掉。这些大杨树的树龄在30年至50年之间。
据了解,树木之所以被人扒皮,是有人嫌大树遮住道路两侧农田庄稼的阳光,影响收成。偷着将树皮扒掉,树不会马上死,园林部门发现不了。更绝的是,始作俑者还将树木扒皮后烧黑,伪造树木“自然”烂掉的假象。
树木与农田“争光”,的确是个矛盾。但是,用这种极端自私的方式毁掉参天大树,则属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希望有关部门在植树造林时认真规划,不要让树木影响到农田和民居通风、采光。
黑龙江牡丹江市 孙世华
河南渑池县贾家洼村
开采铝石致山体满目疮痍
河南省渑池县坡头乡矿产资源丰富。距该乡贾家洼村西南方向不足两公里处,有千余平方米的矿山属于铝石开采重要区域。由于无序开采,山林遭到严重破坏,山体满目疮痍(见图二)。无序开采也给该村带来不利影响:土地面积减少,粉尘、噪音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短缺等。呼吁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开采政策依法有效管理。
河南渑池县 王 民
一场洪水的警示
5月20日,地处江西泰和县大山深处的老家遭遇了一场洪水,山体滑坡、农田被淹、道路被毁、桥梁垮塌、电力中断,整个村子一片狼藉。面对此情此景,乡亲们在遗憾的同时,只能无语。
小山村年年到端午时节都要涨一次水,俗称“端午水”。虽说今年的“端午水”大了点,可为何有如此大的损失,特别是大片大片的农田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泥沙?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山林过度开发,树木被砍,加之不合理修建道路而造成的。由于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的乡亲无力经营山场,一些开发商与乡亲们签订数十年的承包租赁合同,建立起数个林业合作社。要把深山里面的木竹材料运出来,就得修路。于是,他们沿着狭窄河道将五六米宽的道路修到山顶上,这些道路逢山开路,遇水则直接过河,没有硬化,十分简陋,大片的泥土裸露,洪水来时夹杂着泥沙向下游涌去,致使淹没的农田被泥沙覆盖。
笔者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规范林业合作社经营,尽快对进入林区的道路进行整修、硬化,免得洪水一来,百姓遭殃。
江西泰和县 黄金明
路边建房毁林严重
美丽乡村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范畴。从各地建设情况看,大部分都把新村规划在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道边上,这些地方正是绿化的重点部位。农户建房前,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然后把房址确定在这里。看着这样似乎名正言顺的毁林毁绿行为,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这种现象的出现,折射出职能部门工作的协调不力。因为农户建房是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部门的事,建设部门对林业政策模棱两可,甚至不予理睬,想规划到哪儿就规划到哪儿。土地部门根据规划,履行相应的手续,至于毁林毁绿问题少有考虑。林业部门得知情况后,建房的相关手续已经审批,一味地阻拦,有关部门不愿意,建房户也会反感。一些地方林业部门与建房农户发生摩擦的案例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也屡见不鲜。
育树十年方成林。毁林毁绿是林业生产上的致命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部门联动,共同护绿,加强监督,从源头上制止这一不良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河南邓州市赵集镇 王国勇
安徽巢湖市庙岗乡
毁林开山遭自然界报复
我的故乡坐落在皖中巢湖市庙岗乡的桴槎山脚下,山上绿树浓荫,山脚下一座水库接存着山上涵养的雨水。水库的水,清澈甘甜,不仅是村民们日常饮用的水源,也是农田的灌溉用水。
曾几何时,村民们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驱使下,毁林开山采石。此起彼伏的开山炸石声,以及碎石机的轰鸣声,使山村变得不再静谧。人们碰到一起便谈论放了多少炮,炸了多少石,卖了多少车石料,收入了多少钱。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漂亮的楼房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其代价是,原来郁郁葱葱的青山几乎被挖掉了1/3。由于山林被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原先山里常可以看到的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如今难觅踪影。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淤积水库,加上多年没有进行清挖疏浚,水库已经快被泥石填平,库底储蓄的一点水浑浊不堪。
好在乡里已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山林的重要性和毁林开山的危害性,派乡干部、村干部挨家挨户做说服解释工作,叫停毁林开山采石行为。
如今,山脚下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那锈迹斑斑静卧在山脚下的碎石机,那水库里浅而浑浊的水,那开石后留下的石头塘子,似乎在告诫人们: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毁林毁绿必将危害自己,殃及子孙。
江苏南京市 方 敏
河北三河市段甲岭镇
荒山何日披绿装
我的家乡在河北三河市段甲岭镇的燕山脚下。这条山脉曾是植被良好的青山,生长着各种果树,春季山花烂漫(见图四)。但由于燕山石灰石多,这里成了建筑材料基地。经过多年的无序开采,一些青山变成了荒山(见图三)。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这里的石料厂已被关停,但生态修复的课题摆到人们面前。不知这些荒山何日才能披上绿装?
山西太原市 刘 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