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自去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输水已达约17.1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输水近6.5亿立方米,占总输水量的近四成。
从本月13日到今天,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的“金秋走中线,饮水话感恩”活动,邀请了39名来自北京、天津的市民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亲身来到南水北调的源头,近距离走入沙河渡槽、陶岔渠首、移民新村,看看自己平日喝的南水究竟从什么源头而来。
未来输水将检测109项指标
在考察活动中,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副局长王江涛介绍,自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10月13日8时,10个月里,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供水,总输水量已达约17.1亿立方米,惠及沿线京津冀豫人口约3500万。其中,河南接水6.8亿立方米,河北接水7800万立方米,天津接水3.1亿立方米,北京接水近6.5亿立方米。
王江涛说,中线工程向四省市输送的南水,绝大部分指标都是一类水,极少数指标为二类水,总体为二类水,即可以直接饮用。目前,南水输水线路上的地表水接受36项指标检测,未来将发展到109项指标全覆盖。
北京地下水16年来首回升
南水为输水沿线城市带来了什么可喜的改变?单就北京而言,南水北调供水量中超过70%被全市自来水厂“喝”入。自1999年以来持续下降的地下水位,在今年首次出现了回升。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孙国升在昨天活动座谈会上表示,从去年12月到现在,中线工程向北京输水已超过6.4亿立方米,今年10月底完成今年调水任务。目前,外调水占据了北京自来水用水的6成以上,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保障系数从原来的不足1提高到了1.2,向发达国家1.3至1.4的水平靠近。
南水北调博物馆正在筹建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常务副主任刘正才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拟将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节点景观和沿线自然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打造一条“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沿线地方和移民村有望吃上一碗“旅游饭”。此外,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也正在筹划建设。预计博物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具体落址在沿线哪个省份还在确定中。
■现场
“珍惜千里之外的滴滴清水”
在河南分调中心、沙河渡槽、陶岔渠首,来自北京、天津的市民第一次亲眼见证了自家甘甜清冽的自来水,源头来自何处。“同饮一江水,我们都是一衣带水的亲人。”天津市民金若时说。
在郑州的河南分调中心,两面墙壁上壮观的中线工程输水线路图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这一头是丹江口水库,遥远的那一头是北京团城湖,一位市民举着手机拍全了这条长长的线路,“原来南水的北上路这么遥远”。
在沙河渡槽,市民最关心冬天结冰怎么办,负责人解释说,一旦结冰,就抬高水位,在上面结一层冰,然后降低水位,南水就可以在冰层下面输送,冰层形成了一个保护层。据了解,去年冬天,河南境内的输水线路没有出现结冰,到河北境内才出现结冰。
“一直怀念童年时北京的河,我们能畅快地下河游泳、抓鱼。这些年,我们身边的十三陵水库水位已经很低了,南水一来,十三陵水库的水又美了!作为昌平人,我真的很自豪。我想,北京市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珍惜千里之外的滴滴清水。”北京市民刘丽萍说。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