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吉林西部“八百里瀚海”重披绿装

更新时间:2013-08-26 09:12:51点击次数:1172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长春8月24日电(记者王存理、周长庆、高楠)“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这是过去在吉林省白城市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自1978年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当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昔日的瀚海披上了绿装。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缘,下辖洮南、通榆等县市。这里风沙干旱盐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总幅员3857万亩。新中国成立前,白城缺林少木,森林覆盖率仅为1.9%。肆虐的风沙从庄稼农田刮过,掩埋了农舍田园。

由于林木稀少,加上滥垦滥牧,天然植被不断遭受破坏,致使风沙、干旱、冷害、内涝等自然灾害俱全。风沙迭起,条条沙带像长龙一样,向前滚动,吞没了大片农田和草原,大风刮起了种子,吹跑了肥,延误了农时。生态环境恶劣,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白城人民通过抗风沙、治盐碱,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作效果显著。森林覆盖率从1.9%增长为如今的11.9%,初步形成了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框架,自然环境面貌得以明显改观。

“没有白城的林业,就没有白城的农业,三北防护林建设功不可没。”白城市林业局局长邱明义说,“三北防护林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北防护林在白城大地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综合效益。白城现有农田防护林43万亩,庇护农田面积909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90%以上,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保证了农田稳产高产,全市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以前白城粮食最高产量60万吨左右,目前全市粮食年超过了300万吨。

“以前是小姑娘蒙着脸进屋还一嘴沙子了。我家每年都得用推土机推沙土,房子都被沙土掩埋了。”记者在通榆县新合屯采访时,村民赵德荣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通榆县对生态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三年绿化60万,打造治荒第一县”的目标。通过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前三年完成造林和绿化面积83.5万亩,占全市50%以上。

在通榆县兴隆山镇东风河村,当地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坨子干,垫子涝,刮六级风就沙尘暴。刮起一阵风,车走不了正经道。”兴隆山镇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每年大风天气在100天以上。

“从2000年到2008年间,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加大,现有林地面积的增加,剩余耕地再让农民造林的时候难度就非常大,林地面积大了,耕地面积就自然减少。”兴隆山镇镇长曹立波说:“从2008年开始,我们提出‘户均一公顷养老保险林工程’。”

曹立波介绍,“户均一公顷养老保险林工程”主要解决了无地造林、群众造林积极性低、管护难度大的问题。农民最关注在生态建设中如何保证收益,他们就和农民算细账:在成林以后,每公顷的保有量大约是1000株,每株价值大约80元,那么每公顷在20年的时间就有8万元的纯收入。

“从眼前来说,农民的个人利益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可能会受些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通过造林使农民的长远利益没受损失,并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曹立波说。

“要想在东风河住,房前屋后必栽树”,这是东风河村老支书胡忠杰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养老林”的受益者,他的感触很深。“我们这风沙大,以前老百姓都认为种树没有种地挣钱。后来镇里推出‘养老林’政策,并给予现金奖励,有的一年将近10多万,然后买树苗再到屯子里栽。我们村街道两旁的树都特别好。”

如今,胡忠杰早上起来必须要到自己家的养老林里走一走,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心情特别舒畅。“我孙子今年10岁了,我这树再有10年就成材了,到时候卖树的钱不仅能供大孙子念大学,我和老伴的晚年也有保障了,最重要的是村子的环境变好了。”

近年来,在全面搞好城市绿化美化、村屯绿化美化、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荒山荒地湿地恢复治理五大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白城市各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结束了过去“三刮四种,沙进人退”的历史,自然环境面貌得以明显改观,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新华网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