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成都扎实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2-11-03 09:50:42点击次数:39457次字号:T|T

▶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成都举行,参展人员正在各公司摊位参观、咨询。

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是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积极抢抓产业升级变革机遇,大力推动12个产业生态圈和22条产业链“建圈强链”的态势下,主动靠前,牵头推动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和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紧紧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狠抓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迈上新台阶。

2022年1月—9月,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1643亿元,同比增长20%,引进重大项目30个,培育链主企业8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十个一”工作机制

按照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提出的“整链包干、一链到底”原则,以及“一个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一个市(区)领导挂帅、一个市(区)协同工作专班”办法,成都市推动成立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链长办统筹、协调、调度、考核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探索建立“一个产业规划、一套产业发展政策、一个招商专班、一个国有平台公司、一支产业基金、一批创新平台、一批专业产业园区、一个产业联盟、一批会展论坛、一个专家智库”的“十个一”工作机制。

“十个一”工作机制从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资金赋能等方面发力,全面促进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重点细分产业领域,推动出台“成都绿色低碳重点产业25条”政策措施并着力推动落地见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造论坛会展方面,2019年,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对接,成功引进全球最大环保展主办方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已在蓉成功举办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同期举办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持续释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力。

第一届展会规模即在慕尼黑全球系列展的8个城市中排名第四,后续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性专业环保展会。特别是第三届展会,展出面积超3万平方米,专业观众超3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35亿元,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展出面积和专业观众数量正增长的展会。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结构能级

为解决产业同质竞争以及承载能力限制的问题,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加速推动区域协同合作。

推进省内跨市县协作,携手“一市三州”(攀枝花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促进互利共赢。依托成都在科研、制造、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一市三州”在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绿色光伏、储能、氢能资源利用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研销在成都、共建产业链、绿电齐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协议已于2022年5月30日签署。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调与“一市三州”开展产业项目合作,目前,已签订涉及光伏制造应用、氢能产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等绿色低碳领域产业合作项目14个,总投资共计744.8亿元。据了解,成都市正在推进与“成德眉资”、遂宁、宜宾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开展合作。

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建设“成渝电走廊”“成渝氢走廊”。打造“成渝电走廊”,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物流低碳化、电动化水平。蜀道集团在成渝高速资中停车区启动“成渝电走廊暨换电重卡”项目,打造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走廊。打造“成渝氢走廊”,联名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龙泉驿区成功承办“成渝氢走廊”建设启动仪式,推动全区商业化运营1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推广应用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开通运营公交示范线5条。

推动成都市域内合作,共建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四川天府新区科技人才优势,推动四川天府新区与金堂县、邛崃市等地合作,通过搭建产业工作专班、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产业创新人才、突出核心技术攻关,共建产业生态圈。

加强链主企业内培外引,招商引智初见成效

成都市坚持把发挥链主企业聚合带动效应作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的重中之重,强化链主企业招引培育,引领核心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壮大。

深度开展产业研究。“我们系统梳理绿色低碳重点目标企业100家,获取重大项目信息32条,在此基础上已成功引进投资300亿元的阳光电源、投资200亿元的亿纬锂能、投资100亿元的蜂巢能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推动星源材质等5家企业的招引。同时,与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极大提升了项目招引培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强化链主企业引进。“针对光伏产业组件、锂电产业隔膜和电解液等环节缺失链主企业的问题,确定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华友钴业、星源材质、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隆基绿能科技等作为重点招引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百日攻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攻坚行动期间,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组织保障下,产业链链长和市级有关部门及相关区(市)县负责人赴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地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先后考察了阳光电源、华友钴业等光伏逆变器、锂电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有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能级项目的招引。

同时,还赴宜宾市、遂宁市考察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状况,学习借鉴宜宾市围绕宁德时代布局“1+6”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经验。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情况,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建议成都市锂电产业“应聚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回收利用等领域,在龙泉、彭州、金堂、邛崃等区域遴选产业发展主要承载空间,集中支持、统筹发展”。

据了解,目前,淮州新城与阳光新能源已经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补齐了成都市光伏产业下游链重要一环。“这也是我们公司在川内布局的首个产业化项目。”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加大育优培强力度。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组织遴选确定了通威太阳能、中创新航等8家本土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项目促建,优化重点项目审批等相关保障,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开工。

“我们对通威太阳能和通合新能源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同时,成都市发改委推进重点项目节能审查,统筹保障重点项目能耗替代指标。截至目前,已完成中航锂电、通合新能源等9个重大项目的节能审查,共计能耗194.75万吨标准煤,总投资370.16亿元,节能替代19.48万吨标准煤。

引进核心配套企业,丰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在加强链主企业内培外引的同时,成都市依托8家绿色低碳产业链主企业,以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引进核心配套企业,聚集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50余家,丰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发展锂电产业集群。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加快融捷锂业两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璞泰来4亿平方米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等达产,2022年1月—7月,动力电池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2.06亿元,同比增长约55倍。淮州新城协助巴莫科技成为全球首家达成“零碳”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推进巴莫科技三期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产能释放,力争2022年年底形成10万吨产能。全市上半年锂电产业产值达130亿元,同比增长92%。

形成光伏产业集群。淮州新城依托光伏链主通威太阳能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首先,夯实链主企业核心支撑,加快通威太阳能3个总产能24GW的高效晶硅电池工厂建设,预计2022年年底,光伏电池产能达到30.5GW,力争到2023年,形成46.5GW高效晶硅电池产能,产值达500亿元,税收达15亿元,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为促进光伏产业链完善,重点引进切片及电池片、组件、发电应用等中下游企业,持续完善逆变器、光伏背板等配套环节,加快推动通合新能源15GW电池项目全面投运,促进江苏原轼金刚线项目形成年产7200万千米的配套能力。

部署氢能产业集群。依托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围绕东方电气汇聚20余家产业链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聚集梅塞尔、厚普股份、深冷股份等氢能优势领先企业,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的氢能产业体系。加速研发膜电极、电堆等氢能核心关键技术,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在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方面实现全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示范运行等多个第一。

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成都市推动产业链延展、价值链提升,以科技创新助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绿色低碳产业集团牵头,联合10余家在蓉高校院所、76家绿色低碳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增量。

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组建雷宪章、石碧院士领衔的首批30人科研团队,组织开展7个省级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目前,全市已汇聚绿色低碳产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分支机构7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6个,市级认定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1个。

健全完善绿色创新政策体系,增强技术服务功能。编制《成都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加快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环境保护“4+1”领域关键技术突破。聚焦压缩空气、N型电池和固态电池、电解水制氢和有机液态运氢等产业前沿技术,全面开展绿色低碳产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彭州市引进李灿院士团队,依托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建设氢能研发创新中心,成功取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书,为成都及西南地区1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支撑,今年上半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额达2300万元。东方氢能依托电子科大开发出多款功率等级的燃料系统,完成成果转化实现效益超1亿元。

做好链主链属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成都市围绕绿色低碳链主链属企业构建服务体系,搭建高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补齐资本要素短板。成都产业集团和环境集团联合组建成都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导各界资本进入绿色低碳产业。成都市金融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中小企业配置,保障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经推动企业发行13支绿色债券,融资规模达173亿元。

遴选产业优秀人才,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启动2022年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领军人才遴选工作,立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确定选才重点,科学设置选才标准,从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经营管理人才、攻克绿色低碳技术难题的产业技术人才、技艺精湛的先进基础工艺人才3类人才中遴选出20位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人才。

搭建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平台,高效服务链主链属企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实体化、常态化运行,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信息咨询、政策咨询、金融对接、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和定制化服务。汇聚并链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成都(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平台,为绿色低碳链主链属企业发展赋能。  来源:中国环境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