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都将再建“先行区”。12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由四部门联合制定的《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方案》(以下称《方案》)已正式获批印发,其中明确将在四川天府新区等12个试点区(市)县先行先试,预计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环境健康治理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环境健康先行区,如何创建?其中有哪些新的特色亮点?从主要目标来看,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将分为两个阶段。到2025年,公园城市环境健康本底不断夯实,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3.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环境健康风险“筛查-评估-管控”体系基本建成,环境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建成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环境健康+产业”不断壮大。作为试点的四川天府新区、锦江区、 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等试点区(市)县将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环境健康先行区工作经验。到2030年,将基本建成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环境健康治理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作为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的第一个副省级城市,成都将率先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境治理逻辑,将美丽成都与健康成都结合起来,从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生态价值转化、全民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21年7月“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被纳入四川14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事项之一的基础上,成都此次出台的《方案》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构建了环境健康管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测算体系、环境健康+产业体系、环境健康公众参与体系、环境健康工作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设置了夯实公园城市环境健康本底、建立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推动环境健康价值转化、强化环境健康科技协同创新、创新环境健康社会共享模式5大重点任务和17项具体工作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将用好优质绿色生态资源招引培育“环境健康+产业”,打造有利于公众健康的高品质生态环境场景,多维度立体式打造环境健康品牌,形成“环境-健康-经济-人文-生活-美学-社会”多价值交融转化的增值体系,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比如,以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田园、城市街区、天府人文、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多维场景复合营造,着力打造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双流区黄龙溪、新津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水环境健康场景新模式,精心打造都江堰市问花村、郫都区云桥村等一批乡村环境健康生活场景,用心打造蒲江县狮子树村“两个替代”等一批绿色健康农业新场景。
此外,为科学有效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成都还配套构建《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指标(试行)》,共设置48项指标,涵盖环境质量、风险管理、人群健康、价值转化、公众素养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成都开展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始终坚持将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让环境健康作为营城聚人之根,美好生活之本,让生态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创造更多普惠生态产品,营造更多生态惠民场景,发挥成都天府之国优良生态本底的可持续发展最大优势,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