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各大城市各显神通纷纷实施垃圾分类,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有的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的写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但是,仔细一看,里面放置的垃圾很多与垃圾桶的标识并不相符。实际上,由于市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扔垃圾时,很少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城市垃圾分类成效不明显。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复杂、量多分散、随意堆放且收运困难,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偏低。由于农村与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居住方式、社会形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当前,“垃圾围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疾。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绥阳县太白镇在“户分类、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基础上,从源头上探索按照“二次四分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水平。
一、抓准一把金钥匙。破解垃圾治理难题,推进垃圾分类是关键。当前太白镇按照县里面统一部署,按照“户分类、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对垃圾进行处置,虽然解决了垃圾收运处置问题,但垃圾分类问题从根本上没有得到解决。为探索一条“群众便于接受、财力可以支撑、易于面上推广、长期能够持续”的适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子。太白镇通过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会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探索“二次四分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将“二次四分法”作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把金钥匙。“二次”指农户在处理垃圾的时候进行初次分类,以垃圾是否会腐烂为标准,把垃圾分成“会烂的”和“不会烂的”两类。保洁员则进行二次分类,一方面,他们对“不会烂的”垃圾分为“可卖的”“不可卖的”两类;另一方面,对“会烂的”垃圾则投入堆肥间堆肥。“四分”:一是将餐厨垃圾、植物枝叶等分为可堆肥垃圾,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实现堆肥还土;二是将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分为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三是将建筑垃圾、煤渣、泥土尘灰分为固废物,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等建设;四是将废旧织物,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中药药渣等垃圾,运输到县城集中处理。
二、打开一个突破口。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人”和示范引领是关键。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顽疾,太白镇对症下药,找准关键因素,以“两抓”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垃圾分类见成效。“一抓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垃圾分类明白人队伍建设,首先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知识进学校、进课堂,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其次从妇女抓起,结合农村妇女是家庭事务主劳力的实际,通过村级召开妇女工作会,加大对农村妇女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作用,保证源头分类效果。二是抓好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太白镇对各村保洁员实行培训上岗,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资待遇,促使保洁员想胜任、能胜任、愿胜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保洁员管理制度,促使保洁员认真履职尽责。三是抓好劝导员队伍建设,各村成立一支素质好、威望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老党员组建垃圾分类劝导队伍,他们积极化身垃圾分类“代言人”、“劝导员”、“监督员”,定时定点在垃圾投放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二抓示范点打造”。太白镇积极探索“可腐烂垃圾机械制肥、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有毒垃圾存储统一”模式,按照“先行试点、再行铺开”的原则,率先在凤凰村洞湾组、水坝村关井组、星火村石轮组、官庄村和平组开展试点。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类经验,镇党委将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融合推进,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全员参与,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队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副队长,党员干部为队员的党群连心先锋队,深入示范点,制作横幅和展板、张贴宣传标语、宣传单以及播放乡村小喇叭,发动群众参与建设,以及通过召开群众会、党群连心走访、党群连心微信群等形式对农户进行宣传引导,切实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党群心连心,共创美好环境”良好氛围。同时,为让垃圾分类持续有效推进,结合《太白镇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七项制度,分别为村级的垃圾分类分级考核制度、垃圾分类资金使用奖励制度;村级的保洁员(分拣员)评先评优制度;农户积分管理制度;村级卫生费收缴制度、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压实了各级责任,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进了全民参与,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分类处理试点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凤凰村洞湾组65岁的村民梁玉顶感慨地说:“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到处脏乱不堪,村民怨声载道。如今全村不仅‘垃圾不落地’,而且家家户户按要求将垃圾分类投放,由村里保洁员上门集中收运,再进行回收利用,村里的面貌现在焕然一新。”洞湾组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变得干干净净,犄角旮旯里的垃圾也不见了,环境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环境变美了,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的自治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经过镇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努力,村里环境卫生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督导机制,奖优罚劣,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让村居从里到外换“新颜”。”凤凰村支部书记表示。
三、展望一路好风景。生活垃圾分类见成效,持续巩固提升是关键。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做到,只要我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守矩,绿水青山的生活环境就指日可待。为了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太白镇将按照“一年抓试点、三年大提升、五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年内,示范引领。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全程分类、整体推进、镇村统筹、因地制宜”思路,太白镇坚持“农民可接受、财政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原则,以“党建网格”汇聚工作合力,将全镇7个村126个村民组划分为45个网格,66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入网格,分村分网格的方式定人定岗定责,共同构建镇、村、网格三位一体的联动矩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争着干,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院落环境和生活环境,重点推进富裕村凉水网格,以示范点为引领,在全镇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稳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在各村组全面实施。三年内,补齐短板。大力推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强化制度保障,补齐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短板,用制度推进垃圾分类简便化、参与全民化、管理长效化;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三方参与的长效管控机制,建立完善保洁和垃圾清运机制、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制,用制度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赋能”,三年内实现所有太白镇所有村组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全覆盖。五年内,持续巩固。农村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太白镇将持续完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发动更多的村民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融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常态化,不断探索垃圾分类新方式新方法,以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共同绘就村庄发展“美好蓝图”,让“新时尚”在太白镇农村每个角落蔚然成风。(杨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