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宁夏石嘴山市东跨黄河,西依贺兰山,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然而,随着历史行进,地处石嘴山采煤核心区的惠农区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制。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持续在惠农区实施了矿山环境治理工程。
如今,塌陷坑、矸石山、地裂缝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森林、广场、湖泊。
沉陷区生态得到恢复,将建成国家矿山公园
在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记者看到一张2003年10月拍摄的彩色卫星遥感影像图。紧邻惠农城区西北侧,1至7号塌陷坑一字排开,图像呈黑灰色,塌陷坑再往西是范围更大的塌陷影响区,43平方公里的治理区域内见不到一点绿色。
“沉陷区平均沉陷深度8到10米,最大深度24.39米,地表裂缝140多条,土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宁夏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张天鹏说,地面塌陷曾导致109国道下沉而被迫改道。
“地裂缝最宽的一两米,很吓人。冬天烧烟煤,大风一刮,沙子、煤灰全部起来了,真是不见天日。”曾居住在塌陷坑棚户区的李红说。
据介绍,治理项目实施了居民搬迁、塌陷治理、矸石清运、植树绿化、道路修建等工程。如今,驱车行驶在沉陷区内,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景观广场随处可见,芦苇摇曳的湖泊星罗棋布。保留的采矿遗迹不时给人惊喜:3号塌陷坑内,几间红砖、木头建起的土坯房修成了矿工住房文化遗迹;在7号塌陷坑,经过填埋和围栏保护,断续延长约2公里的地裂缝建成了地质景观……
石嘴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金建说,大量的采矿遗迹经过保护利用,打造成为集矿业文化、地质景观为一体的科普基地,7个沉陷坑将建设成国家矿山公园。
老矿工搬出沉陷坑,“污染源”建成城市“后花园”
老矿工王学升,13岁时随父亲从安徽来到石嘴山,2008年退休,已在5号塌陷坑的自建土坯房里住了38年。“地面沉陷,房子盖好不久墙就开始裂缝,最大的口子裂到半砖宽,住得提心吊胆。”老王回忆。
配合治理工程,石嘴山市对沉陷区内居住的5万多居民进行了搬迁安置。“安置小区的房子按成本价出售,沉陷区居民还能享受政府补助。”惠农区副区长张明俊说。
2008年底,拿着2.3万元补助,王学升自掏1.6万元,和老伴搬进了腾飞小区77平方米的安置楼房。“政府在我们搬出的塌陷坑修建了公园,我每天早晚来散步两趟。环境美,空气好,现在才有了幸福感。”
一张2012年6月航拍的影像图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治理成效:1、2号塌陷坑整修成了集湖面、园林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3、4、5号塌陷坑建成了乔灌混栽的生态林地;6、7号塌陷坑建成了集森林、广场、地质景观为一体的矿山公园主体;城市的“污染源”变成了市民的“后花园”。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生态和经济效益都不少
“第一步是治理,消除原有地质灾害隐患,恢复自然生态;第二步是废弃土地再利用。”王金建说,治理中打造了特色鲜明的3个治理区:矿山公园区、果林农牧区和工业仓储区。
今年3月,投资1000万元、总蓄水量50万方的3号蓄水池建成投入使用,可灌溉果林农牧区的15平方公里土地。紧邻3号蓄水池的戈壁荒滩上,新建了近千亩的瓜枣套种果树基地,在砂石土质的瓜地里,十几位工人正在选摘、装运西瓜。“这西瓜瓤沙、水多、甜着哩!”来自内蒙古乌海市的瓜商韩建文说,贩一车瓜可赚千元。
“种下的枣树要3年后才开始结果子,没想到年初试种的600亩西瓜喜获丰收,卖个六七十万不成问题。”很会精打细算的承包人任宏业笑着说,政府提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和经济效益都不少。
目前,果林农牧区已引进12家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经果林基地上万亩,并且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治理,有效解决了治理后的长期管护。
“治理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石嘴山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转型。”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说。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