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中国治沙 把沙漠变绿洲

更新时间:2023-07-14 17:49:54点击次数:40404次字号:T|T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病”,荒漠化得治。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生态和岩溶地区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近40年来,三北防护林体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截止2020年底,“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174.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2020年的13.84%。

  除“三北”防护林工程外,我国还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等15项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大地“由黄变绿”。

  除了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外,我国荒漠化治理更离不开一代代“治沙人”的坚持努力和经验智慧。多年来,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造出一种被称为“固沙魔术”的草方格结构即将麦草或稻草在流动沙丘表面扎设成1米×1米方格形状,形成网状结构。它们就像沙海中的卫兵,筑起一道禁锢流沙的草墙。借助这种结构,人们可以牢牢地固定住本来随风移动的沙丘,解决固沙难题。经过艰苦奋斗,毛乌素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土质已得到根本的改变,成为适宜耕种的沃土。

  科学治沙、技术治沙是现代中国治沙的特色和经验。近十年来,我国沙漠沙地治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人与沙斗”的被动局面被“人指挥沙,人利用沙”的主动局面所取代。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点沙成金,黄沙漫漫展新颜。我国通过积极推动沙产业发展,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推动沙区致富。长空之下,光伏板整齐铺开,汇成一片壮阔的海洋。风起时,光伏板下绿意涌动,生气盎然。环顾四周,却见黄沙漠漠。这里是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示范基地。可用于种植土豆、蔬菜等作物的光伏板,成为京津冀的绿电基地、“菜篮子”。

  中国治沙,绿富同兴,昔日黄沙披绿装,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审核专家: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