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超20省份出台地方国企改革文件 引入非公经济成重点

更新时间:2015-07-03 15:42:48点击次数:1002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记者从多个省份了解到,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各地政府正在加速推动地方国企通过股权转让、资产出售等方式来整合处置国有资产,实现对国企国资存量的改革,同时也成为地方剥离低效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一剂良药。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和央企改革主要从增量着手不同,对庞大的存量进行改革无疑是本轮地方国企改革的重点,而以产权和股权挂牌等方式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增强国有资金效率,无疑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自去年上海首先出台“国企国资改革二十条”纲领性文件后,多地随后都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截至目前,已有四川、黑龙江、天津、山东、江西、河南、北京、江苏、广东等超过20个省市国资委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相关文件,从已经公布的地方国企改革方案来看,引入非公经济,改变过去国资“一股独大”局面成为本轮地方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其中,江苏、浙江、上海、重庆、青海、黑龙江等省市都明确提出将采取市场化的混改方式。

 

  股权挂牌交易无疑是上述改革思路的重要实现方式。据记者统计,截止到2015630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有关股权交易项目中共有110项,其中国有企业产权、股权转让的达87项,占比为79%。其中,34项为2010年到2014年挂牌项目,剩余53项均为2015年新挂牌项目,而这53项中,有43项均为20156月份新挂牌项目。

 

  事实上,除了股权转让之外,直接转让包括不动产、设备等的实体资产也是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转让的重要方式。

 

  穆迪副总裁、高级分析师胡凯表示,伴随着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的整合和转让也一直在进行。在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国企改革意见中,大多提到了对国企国资的整合和重组盘活国有资产、以及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盘活国有资产。从方式上看,国资的整合途径包括收购兼并、股权划转,也包括实体资产出让等多种方式。地方政府通过处置转让国有资产,可以进一步盘活国有资本,让其能聚集于支持民生和地方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无疑是本轮“让渡和整合部分国有资产”的另一重要原因。记者从财政部网站获悉,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抓好财政收入,发文明确提出要通过逐步整合现有国有企业和资产,增加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财政局发文称,2015年以来,在经济新常态影响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面对严峻形势,东胜区财政局积极应对,全力抓好2015年财政收入工作。“逐步整合现有国有企业和资产,尤其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对现有闲置资产采取公开拍卖、招租、承包、置换等形式进一步盘活,有效增加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入”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文宗瑜坦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慢和增幅回落,导致很多地方政府着手盘活存量资产,而这又牵涉到国有资产,一些对地方经济发展不是十分重要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有股权、国有资产的出售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通过国有资产的出售和国有股权的转让可以筹集一部分还债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撰文表示,由于每年收支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可分批逐步出售国有企业股份,筹集资金化解债务。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地方国企总体效应不好,财务在下降通道,加上地方大国企还贷压力大、资金紧张,因此尽管地方政府一直在加快和推动地方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目前情况来看并不顺利。“往往挂牌比较多,但接牌往往不是很顺利,因为很多国企都涉及产能过剩领域,财务状况不好,加上偿债压力大,一些外资和民营企业都没有想买的意愿,挂牌交易成交量总体很小。”文宗瑜对记者说。

 

  “下一步随着以产权和股权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地方国企中不断推进,必须要对暗箱操作和国资流失进行防范。”李锦告诉记者,首先要保证公平,不论国有还是民营股权和产权转让都是平等的;第二,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透明公开的现代产权转让流程;第三,尤其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少数人控制并且暗箱操作。

 

 

(来源:经济参考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