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国家级新区成改革高地

更新时间:2015-08-11 11:19:18点击次数:835次字号:T|T


  【中国经济论坛】国家级新区:改革高地面临新挑战

  专家: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积极与国际接轨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综合报道

  7月份以来,从南京江北新区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到国家发改委一日发布两份文件助推国家级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再次成为一个热词。“改革国家队”的基因与光环,让人们对国家级新区抱有更大的希望。

  过去的几个月,中央部委连续对国家级新区下发文件,并召开了第一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表示,要建立健全推进新区发展建设的机制,统筹新区设立布局,协同解决新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各新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定位,寻求错位发展以避免新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强与各类特殊功能区(如自贸区)建设的有机衔接,形成新区间良好竞合关系。

  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新增长极,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深度实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新挑战、发挥新作用,是各方需要关注的课题。

  积极适应“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未来5~10年,国家级新区面临着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目前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挑战。

  一是工业能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二是能不能适时推进中国的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升级。到2020年,我国名义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但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或者接近52%的2012年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新区在城镇化尤其是城乡一体化中有新的角色。三是能否适应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例如,目前天津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全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已经接近45%。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50%左右。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三大趋势下,新区如何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抓住城镇化的机会,使新区在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服务型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国家级新区要研究这些重大问题。

  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低迷还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中国市场将从以外需为主向内需市场转变,中国外贸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拐点时期。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话语权、主导权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新区特别要做好如何与高标准的自贸区对接与融入。

  国家级新区面临如何适应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产业革命等新课题,需要主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对外开放,建设绿色低碳社会,需要在这些方面先行先试。相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特区,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很小,尤其是地方政府最为在意的财税政策几乎没有优惠。

  国家级新区和近两年获批的自贸区一样,都不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的优势,其重点在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与融合。未来的国家级新区一定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建勋:从1992年浦东新区设立首个国家级新区开始,新区就被赋予了探索试验开发开放的国家使命。新区在一段时期内获得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前沿。但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始试点,自贸区逐渐成为了开发开放的最前沿,各地对于自贸区的角逐热情更大,特别是在自贸区模式向全国推广的背景下,国家级新区尤其是新获批的众多新区,是否还能继续引领开发开放,这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湛:近年来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2015年更是达到高潮,不到两年时间内共批准设立了7个国家级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已经把国家级新区作为一种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将来的趋势很可能是每个省份都有一个国家级新区。面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不容忽视。国家级新区的关键是开发开放,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世界经济格局再调整,为新区实行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影响力,建立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构建开放型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了机遇。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