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集中清理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三类信息,确实是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及时之举。
近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智能手机等新型上网方式迅速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与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生的信息安全隐患。从网上下载一个“APP”(手机软件),通讯录中的所有号码就被“吸”到千里之外的服务器里,过几天,就会出现在某个垃圾短信发送商的“用户”目录中。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随意收集个人隐私,非法泄露甚至倒买倒卖,助长了网络诈骗、恶意诽谤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对公民的名誉权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看来,当网络普及、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的时候,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秩序,未必会带来信息福利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可能会是表达权的滥用、网络谣言、信息欺诈和隐私泄露,长期下去,人们将会失去对网络的根本信赖。
公民隐私在网上被肆意侵犯,一个主要原因是个人维权困难。当一些公民的隐私被他人在微博上恶意曝光,向法院起诉时,却因为网络技术的因素,不能掌握被告人详细资料,导致法院无法立案,由此可见网络隐私保护存在的困难与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国信办主动出手,集中清理三类信息,有助于高效率地保护网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构建健康清洁的网络环境;有助于在实践中为网络行为厘清边界,更好地指导并建立有序的网络秩序,遏制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
信息时代,公民个人隐私安全与否,不完全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希望在这场及时雨的浇灌下,网络文明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光明网张 薇)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