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忠诚奉献 保家卫国——红25军长征简史和重要意义

更新时间:2016-09-01 10:33:07点击次数:828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25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源自网络


   党中央十分关心鄂豫皖苏区红军的艰难处境。1934年8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特使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都难以补充,苏区红军主力必须离开根据地,建立新苏区,谋求新发展。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周副主席指示,决定立即率领红25军作战略转移、开创新的根据地,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区的桐柏山、伏牛山区进军,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33军曾一度组建,后并入红25军)坚持武装斗争。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25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师北上,并发表了宣言。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红25军长征线路图  源自网络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金寨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

   1、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

   2、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

   3、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4、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红25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2、红25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3、正副军程子华、徐海东身负重伤。

   红25军的长征非常特殊,意义特别重大。

   一、红25军长征,作为党和红军的“宣传队”,不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而且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25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武装,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为长征的胜利和创建新的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4年11月下旬,当红25军长征经过河南泌阳时,当地有许多地主豪强盘踞围寨,且配有大量武器,不时地对红军进行骚扰阻拦。针对当时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的紧迫形势,红25军召开紧急会议,

   政委吴焕先反复强调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打土豪、不进围寨,沿途所需粮食一律购买。政治部主任郑位三还根据《宣言》精神,亲自给围寨组织写信,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晓以民族大义、促其保持中立。他还将当时党的规定不进围寨、不打土豪、公买公卖等有关纪律,编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或顺口溜,让宣传队一路宣传或喊口号。正是红25军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政策、出色地做好了宣传工作,因此,不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而且避免了地方武装的纠缠,使部队赢得了时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上述的传单、布告,实际上就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时的施政纲领。它对宣传党和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参加根据地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5年5月,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后,省委书记即由红25军政委吴焕先担任。吴焕先牺牲后,省委书记又由军政委程子华担任。在红25军长征途中,省委对军队实行了直接领导,在军事斗争为主的长征途中,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减少了领导层次,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而且又从政治上、组织上把红25军紧紧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对红25军及早取得长征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红25军长征中,执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的配合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

   红25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西征甘肃,有利的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中旬,当红25军从《大公报》上获悉“朱、毛部已越过六千公尺的巴郎山,向北进”的消息以及敌人云集于川西边、甘南边、渭河沿线和西兰公路上,企图堵截主力红军北上情况后,立即按照省委的既定政策,挥师挺进甘肃境内,攻天水、占秦安,进而切断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坚持18天之久。这一行动,使敌人大为震动。蒋介石慌了手脚,从7月26日至8月10日,接连从成都发出五道电令,最初要求加强西安、宝鸡、汉中至西安的碉堡封锁,防止红25军向甘肃进发;继而督饬陕西各部“不分省界,跟踪追击”。这样,红25军的军事行动开始起到了吸引敌军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压力。切断西兰公路后,又迫使但担负堵截中央红军北上的敌军不得不一再调兵向东北线回援,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牵制敌军的作用,有力的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

   在红25军长征的同时,原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和斗争形式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牵制了敌人的部分力量,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红25军长征后,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斗争的革命力量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当时敌人虽协调部分兵力西去追缴红25军,但是,集中在根据地的各类敌人,仍有11万之众,他们对根据地实行“清剿”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图一举消灭鄂豫皖边区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鄂豫皖省委以留在根据地的地方武装为基础,重建了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他们继续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转战千里大别山、运动在平汉铁路东西和江淮之间,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保存了革命火种,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对坚持在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及后来南方地区新四军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

   红25军先后实行的2次战略转移,都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仅在最初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时,留下部分武装力量,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而且在后来撤离鄂豫陕根据地时,又留下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部分武装,组成了鄂豫陕特委和红74师,继续发展鄂豫陕边的有机战争,使革命旗帜不倒、烈火不熄,有力的牵制了敌人的部分力量,减轻了敌军对我主力红军的压力。

   三、红25军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准备了可靠的落脚地点,也为党中央最终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25军参加长征的部分人合影  源自网络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在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之后,终于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会合,胜利的完成了长征。作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1支队伍,红25军对于粉碎敌人的“围剿”、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迎接党中央和红军北上,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会师后,召开了红25军和陕北红军领导人会议,宣布了由中共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合并组成的陕甘晋省委决定,将红25军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任命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为政治部主任,全军团共7000余人。”红15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到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15军团在徐海东、程子华和刘志丹的指挥下,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又一次“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得到初步巩固和壮大,既加强了陕甘地区的革命力量,又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扫清了道路。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即同红25军胜利会师。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跋涉,物资匮乏、非常困难。红25军勒紧裤腰带,千方百计地进行支援,首次送去边币一万元,接着又发动全体战士给中央红军送礼物,从每个连队抽出机枪三挺和部分枪支、弹药,从经济部、卫生部抽出部分衣物、医药用品,送给中央红军,还将芬山、榆林桥战役中新入伍的解放战士,全部补充给中央红军。随后,红25军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与兄弟红军一起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红25军长征的“两个唯一”,极大地坚定了广大红军战士的革命信心和决心,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25军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队伍。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曾4次试图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都未能实现。最后才决定将陕甘边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试图3次建立新的根据地,也未能成功。张国焘在强令红四方面军南下途中,曾经提出建立川西根据地的计划,由于刘立湘纠集四川军阀全力反扑,亦没能成功。只有红25军在长征途中,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并获得了成功。红25军进入陕南后,充分利

   用将军与陕军之间的矛盾,着手创建根据地。1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陕西葛牌镇召开会议,总结入陕几个月来创建根据地的经验,并把鄂豫皖省委改名为鄂豫陕省委。经过半年斗争,“成立了10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近五十万,耕地面积九十多万亩,初步建成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为红25军反围剿的战斗胜利提供了保障保障,促进了红25军的发展壮大。

   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不仅有减员、反而发展壮大了的部队。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之久,穿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部队由最初的八万下降到七千二百人;红二方面军长征十一个月,途径6个省,行程两万余里,部队由出发时的近一万七千余人减少到一万一千余人;红四方面军长征19个月,转战三省,行程万余里,部队由出发时的十万之众减少到四万四千余人。”唯独红25军在长征途中得到了发展壮大,部队由出发时的2900余人上升到临末时4000余人。这些固然与红25军长征之中行程最短,没有经过险恶的雪山、草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红25军的长征是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精神以及省委正确领导下,进行的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转移。

   红25的一系列特殊胜利,使正处在革命高潮暂时低落期的中国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党中央及党中央领导下的红军队伍和苏区人民在红25军的鼓舞与影响下,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25军的长征以其特有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25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支仅有两千多人的队伍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绩。红25军虽为配角,但在红军长征途中,它作为唯一一支没有减员且发展壮大了的队伍,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一支强有力的革命武装,且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进行,并为后来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整个中国革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胡遵远 搜集整理)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