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的重要任务。但在实践当中,部分地区出现了城镇居民申请转为乡村居民的‘逆城镇化’现象,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不强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的现实困境。”在日前举行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座谈会上,浙江省宁波市、德清县、江西省樟树市等一些试点地区提出了试点改革中出现的新课题。
据介绍,2014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确定了两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第一批62个,第二批59个。按照试点方案定期评估、总结推广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组织了此次座谈会。《经济日报》记者从座谈会上试点地区的交流中了解到,部分地区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不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不想舍。宁波市发改委副主任詹荣胜介绍说,由于农民户口附着的“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经济利益凸显,一些农民更愿意拿着农村户口在城市工作,享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待遇。宁波市不少已经转为城镇居民户后的人回迁农村的意愿较为强烈。
二是不愿进。“义乌是全国启动城乡一体化很早的地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都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了,所以城乡事实上没有什么区别,农村居民的身份反而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浙江省义乌市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陈亚萍说,
三是进不去。由于进城农民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收入偏低,就业稳定性不强,加上城镇住房、养老、子女教育成本高于农村,形成了难以进城的局面。据江西省樟树市副市长宋跃华介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纳比例比较低,中小企业对住房公积金、各种保险的费用支出存在很大困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逆城镇化”实际反映出“两个积极性”问题,一个是农业转移人口的积极性,另一个是试点地区的积极性。户改的很多关键问题尚待解决,东中西部情况也不一样。东部的外来人口多,压力比较大;中西部外来人口问题不突出,本地人口进城面临就业、养老、教育等问题,财力问题相对突出。但是,试点的重点不是解决钱的问题,主要是培养机制,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政策。对于各地区的共性问题,需要从挂钩机制作出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引导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财政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等。(经济日报记者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