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重庆经济增速10.7%,连续第十一个季度领跑全国。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重庆经济缘何能够跑得快、耐力足?半月谈记者最近深入重庆采访了解到,这个既没有突出区位、人才优势,也没有明显资本、技术优势的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较快增长,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市场规律,遵循新的发展理念、探寻新的发展路径,通过集群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持续聚集发展动能、不断激发经济活力。
行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不时可看见喷涂着熊猫图案的力帆新能源汽车“盼达用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这是力帆集团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
“除了重庆,我们还在杭州、成都、郑州等地推出了‘盼达用车’,今年将进入北京、天津、广州、厦门等城市。”重庆力帆集团副董事长陈卫谈及未来信心满满:“到2020年,‘盼达用车’有望实现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规模!”
力帆汽车只是重庆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引进培育了以长安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和1000家配套企业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超过300万辆的年产能,全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辆“重庆制造”,重庆由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研发制造水平也位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的另一大支柱产业,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制造”,并形成了集合5家品牌企业、6家代工企业和800多家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重庆计算机产量逆势增长6.7%,手机产量达到2.1亿台、同比增长65.1%,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分别增长8.8倍和56.5%……
随着美国康宁、法国液空、惠科8.5代线等配套延伸项目陆续投产,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延伸。
在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记者看到了与单一产业的工业园区完全不同的景象:近百家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于此,形成“硬件与软件混搭,开发与应用协作”的产业链条。预计到2020年这里将汇集龙头企业30家、核心企业300家、总部注册企业1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
“体量大,还要速度快,就必须在创新驱动上下工夫、在延伸价值链中做文章。”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1.1%、21.7%,继续扮演着重庆经济“主引擎”的角色。
创新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2014年,重庆按照“技术有前景、市场有需求、重庆有基础”的原则,把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确定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重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瞄准产业前沿,从替代进口中找到国内需求。”重庆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核心部件需要进口,进口替代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去年重庆京东方8.5代线项目投产,重庆生产的液晶面板部分替代了进口。全球芯片制造商有30多家,但生产半导体封装载板的企业只有3家;今年初我国首个半导体封装载板生产基地奥斯特重庆工厂投产,意味着重庆在芯片硬件环节赢得先机。
在重庆京东方项目的带动下,法国液化空气、住友化学、美国康宁等17家产业上下游“巨头”落户两江新区,打通了精密注塑、精密冲压、背光源、导光板、偏光片等液晶面板产业链条各关键环节,一个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重庆永川区在两年多时间里聚集了固高科技、广州数控、台正集团等17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这170多家企业中,既不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龙头企业,也有细分行业中的“全球单打冠军”,基本形成了整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相配套、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据统计,2015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66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今年上半年这十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4.8%,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3%;下半年重庆又有一大批新项目投产,全年产值有望继续快速增长。根据重庆的规划,到2020年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此外,重庆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这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形成强大的配套供给能力,还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说。
开放发展:从“末梢”变为前沿
重庆位于西部内陆,长期处于对外开放的“末梢”。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促使重庆重新思考自己的“经济地理”——如何利用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连接点的优势,实现内陆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
2011年,“渝新欧”班列问世,凭借“时间只有海运的1/3、价格只有空运的1/5”的优势,创造性地开辟了从中国内陆到欧洲的货运新通道;如今“渝新欧”占据了经阿拉山口出境的多条中欧班列货值的80%。
在“渝新欧”的带动下,重庆开放发展的大戏按点、线、网逐次展开。
今年4月28日,10辆满载货物的卡车从重庆出发,42小时后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标志着重庆到东盟的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东线通道正式开通,未来重庆还将开辟到老挝万象的中线通道和到缅甸仰光的西线通道。
一周后,一列搭载着健身器材的“渝新欧”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驶出,12天后抵达重庆;货物在保税区分包分拨后搭乘飞机,5小时后抵达新加坡,开辟了从欧洲经重庆到东南亚的铁、空、公多式联运大通道。
至此,重庆形成了向西直达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向东直抵太平洋的“Y”字形国际大通道,这不仅契合了“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还形成了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国际交通网络。同时,凭借水陆空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和三个保税区,重庆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正是看中了重庆的未来,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今年1月正式落户重庆,强烈的“吸磁”效应不断显现:境外企业首次到内陆地区发行熊猫债、多家重庆企业赴新加坡发行企业债、双方拟合作建设海底通信光缆……仅上半年,签约项目金额就高达131.4亿美元。
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的构建,极大促进了重庆产业发展,而重庆产业的发展壮大又支撑了开放的拓展完善。
8月4日,惠普重庆生产基地生产的第一亿台笔记本电脑下线。惠普作为首家在内陆地区开展电子产品加工贸易的企业,不仅引领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还推动了重庆离岸金融结算等业务的拓展。
“目前我们在欧洲、中亚、中东、南亚、非洲地区部署了五大区域清算环,覆盖了42个国家。”重庆钱宝跨境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直接清算,可为企业节约50%以上的清算成本。
一体化发展:五区域各优其优、各美其美
初冬时节,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龙缸“云端廊桥”游人如织。一年前,这座悬浮在峡谷中700米高空的全球最长玻璃廊桥问世,半年后,云阳龙缸景区实现综合收入7亿元,“云端廊桥”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富民工程”。
这座玻璃廊桥的上马,得益于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自2013年起,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全市38个区县被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并辅以产业、财政、考核等50多项政策措施,推动资源要素向各功能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聚集,引导各区域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促进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云阳县县长覃昌德告诉记者,新的发展理念取代了“唯GDP论英雄”,新的考核办法对云阳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加分较多。“我们围绕‘面上保护、点上开花’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新路子。”
由于生态保护得力、旅游发展迅猛,过去两年云阳县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身份跻身重庆区县考核前三。
“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人口分布更趋合理,各功能区域各优其优、各美其美,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格局正加快形成。”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仅为0.6%,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0%,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要素资源进一步聚集;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增加值都增长了11.2%;都市功能拓展区作为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半月谈记者 王海征 何宗渝)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