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又一次被推向了开放的前沿;27日,贵阳机场口岸年度出入境首次突破50万人次,贵州的“朋友圈”越拉越长……长期以来,贵州省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地理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但贵州商务跳出思维的禁锢,将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劣势改成近海、近边、近江的便利区位,成为连接西南、华南、华中的咽喉地带,连接“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
贵州这个曾经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商务部门如何以背水一战的勇气,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寻求“贵州特色”的开放发展之路?近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季泓。
国际商报:贵州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从“三不沿”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前对外开放程度如何?
季泓:目前,贵州省大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例如,贵州省缔结的友好省州、友好城市达50多个,贵州省企业与4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贵州省进出口市场基本覆盖全球,达200多个,超过1亿美元的国别市场达19个。
贵阳航空口岸已开通新加坡、曼谷、首尔、柬埔寨、大阪、名古屋、台北、香港等国际(地区)航线航班,现正积极筹备开通洲际航线航班。截至2016年11月,贵阳航空口岸出入境达45.7万人次,出入境航班3840架次,分别比2015年同期增长29.76%和24.27%。
走出去才会有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是近年来贵州省一直在做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2016年,贵州省开放型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现代产业发展、内陆开放式扶贫三大试验区;批复同意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的意见》,推动平台快速健康发展。遵义、铜仁航空口岸和贵阳改貌铁路口岸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
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制定出台18条具体政策措施。
深耕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往,与瑞士、韩国、东盟、欧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旅游、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新引进美国高通、韩国现代、恒大集团、中电投、正泰集团等23家500强企业。五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贵州省优势产业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在非洲设立“贵州东非(肯尼亚)商务代表处”,为贵州省开展境外贸易写下了恢弘的一笔。
国际商报:随着高铁网络的健全,贵州基础设施逐步完备,在利用完善的基建设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贵州有何打算?
季泓: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末,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铁网络逐步完善,有力的促进贵州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升级发展,为贵州省经济发展,尤其是各开放平台带来了新血液。
譬如,都匀经济开发区和凯里经济开发区,依托距离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的便捷交通区位优势,随着贵广、南广等高铁的建设,正逐步发展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的火车头。
同时,高铁极大拉近了开发区与珠三角地区间的距离,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西部转移的力度将不断加大。贵州省内各开发区充分发挥高铁沿线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提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承载力度和强度,形成产业集聚发展。2016年1~10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104.95亿元和79.05亿元。
高铁还促进了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对经济结构升级形成直接的推动力,有利于开发区发挥资源丰富、生态环保、区位突出、成本低廉等多重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加快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发展。
国际商报:贵州省“1+7”国家级创新开放平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主要积聚和培育了哪些优势产业,目前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效?
季泓:“1+7”国家级创新开放平台是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发挥着“火车头”作用。近年来,高通、华为、五龙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安新区,贵阳高新区的大数据产业、贵阳经开区和贵阳综保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遵义经开区和遵义综保区的智能终端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内涵的现代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效应初显。“1+7”平台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形成了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和做法将逐步在全省其他区域复制推广。例如,在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方面,围绕如何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明确了具体措施;在提高贸易便利水平方面,提出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退税、外汇结算、报关报检等流程,完善口岸大通关体系等具体任务。
2016年以来,“1+7”平台的品牌形象显著提升。贵安新区被列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之一,入选全国首批28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继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亩产论英雄”评价中,亩均产值69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亩均产值773.51万元。贵安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遵义综合保税区(筹)力争实现土地调规方案获批。
国际商报:“中瑞对话”、“酒博会”作为贵州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贵州下一步将如何整合,创新这些交流平台?
季泓:“中瑞对话”以“山地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已经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要议题,通过4届的成功举办,为贵州扩大与瑞士在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打下了夯实基,实现了由“论”到“干”的完美升华,双方在创新合作、生态文明、中瑞贸易等方面合作更加密切。“好山好水出好酒,多彩贵州迎贵人”。时至今日,由商务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走过了6个年头,2015年,酒博会被评为“中国十佳品牌展会项目”,排名专业展会第一,不仅全方位展示了贵州酒都文化形象,而且已经成为聚焦全球佳酿,汇聚各国酒类资源的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通过“中瑞对话”和“酒博会”两个重要的交流平台,贵州不仅“聚缘”,还“聚资”、“聚智”。为此,下一步,贵州将深刻总结前几届的经验教训,继续用好、办好中瑞对话和酒博会,充分宣传好、推介好贵州的优势资源,推动贵州与各国进行深入合作。
国际商报:“十三五”期间,在推动内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贵州将如何部署,以此来拉动消费发展?
季泓:为推进贵州省内贸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制定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按照《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现代流通为导向,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目标,切实解决内贸流通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电商发展、品质消费、市场主体活力以及有关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内贸流通效率和水平。
贵州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备的现代内贸流通供给体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由单一低值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到“十三五”末,贵州力争实现商贸流通业限额以上企业超过6000家以上,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四个行业的销售额和营业额总计达到20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为此,贵州将会重点抓好加强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互联网+流通”发展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激发内贸流通企业活力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将贵州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
国际商报:电商可有效打破传统经济的地理位置桎梏,贵州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在全国增比进位中排名靠前,贵州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何成功模式和经验?
季泓:贵州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孕育了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一直以来,贵州都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怎样发挥好贵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电商的发展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利用电商平台助推优质产品“走出去”,实现电商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为此,2016年贵州联合阿里集团、贵州电商云等电商企业,举行了阿里年货节、聚划算、农产品义卖等活动,助推“黔货出山”。值得一提的是,年货节活动期间,贵州省年货商品及礼包销售取得了全国试点第一名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贵州省积极开展2016年贵州电子商务活动季,举办贵州好网货征集大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电商扶贫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在贵州全省营造了浓厚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加快了“黔货出山”、“农产品进城”步伐。
2016年上半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709.99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上升12位,其中成长指数提升23位,位居全国第1名。截至11月底,贵州已建设56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6949余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贵州还通过与阿里巴巴菜鸟物流、京东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着重打通农村物流,贵州省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探索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