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优化产业模式 加强教育培训——湖北马鞍寨村精准扶贫的调研

更新时间:2017-04-12 16:58:41点击次数:10641次字号:T|T


    湖北英山县温泉镇马鞍寨村地处英山城关东部,是一个离县城偏远且发展较为缓慢的村,也是集库区、山区、重点贫困村为一体的经济落后村。2015年,在温泉镇47个村,7个社区共54个单位的综合排名中,马鞍寨村排名是倒数第2位。在这样的条件下,英山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通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温泉镇排名中,马鞍寨村排名第22位,由落后村变成了比较先进的村,令人刮目相看。近日,我们对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摸底 、结对帮扶


    马鞍寨村全村版图面积3.88平方公里,有九个村民小组246户752人,现有党员33名,劳动力552个,外出务工人员88人,贫困人口92户227人,低保16户30人,五保16户18人。耕地面积480亩,其中水田265亩,旱地215亩,茶园面积170亩。2015年已脱贫14户38人,2016年已脱贫18户52人,2017年应脱贫60户137人。村境内山高路陡,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居民居住分散,村民主导产业以茶叶、药材种植、外出务工为主,养殖业为辅的经营模式。


    县科协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由科协副主席涂胜桥任村第一书记,科协5名干部落实了结对帮扶,每人帮扶3户,做到联责联心联感情。积极宣传党的脱贫致富政策,帮村民找精准扶贫项目,落实市场主体对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落实了以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茶乡鸡,黑山羊等等养殖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全村有28户发展中药材面积60亩,发展茶叶面积50亩,12户养殖户养殖畜牧禽5000只,基本上做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帮扶的良好势头,确保2017年脱贫。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通过开展对贫困户相关信息和入户调查的了解情况看,工作队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表现:


    交通不便,全村9个村民小组有5个小组居民居住较集中,有4个小组居民居住较偏远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部分偏远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较低,脱贫意识不强,缺乏发展技能。


    全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文盲占比例较高。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多数是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得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收入较低,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年老体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一是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外出务工家庭一旦遇上因伤亡事故发生更加大了贫困面,导致了返贫的现象大幅度上升。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三、加大投入、全面脱贫


    (一)运用搬迁政策、改善生活条件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集中点居住。三是积极做好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善后工作,妥善解决其子女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工作队帮助村里投资12万元扩宽通往村部主干水泥路1公里;向上面争取资金157、5万元修通5个小组的村组公路。完善了村级垃圾整治工作,健全了制度,为全村农户配备垃圾桶80个,村里环境达到了美化、亮化、净化。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按产业项目、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进行培训。采取请进来邀请专家技术人员授课,走出去到外地参观学习好的先进经验模式。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利用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带头示范、结对帮扶、引导贫困户致富。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扩大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本地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三是利用专业合作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精准脱贫。(涂胜桥 童曙明)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肖莉)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