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杨志贵)紫阳是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大县,每年转移劳动力在8万人以上。该县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为民打出“组合拳”、解决维权老大难。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执法五抓手,曝光违法违规失信企业
2018年,紫阳以贯彻《劳动法》等为契机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劳动保障执法,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一是通过劳动法规宣传年活动,在县广播电台《法之声》栏目开办劳动保障维权系列讲座,营造广泛的舆论宣传氛围。二是充分利用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黄金时期通过“春风行动”、12333咨询热线、“12.4”维权日等活动,在农民工流动相对集中的建筑施工单位、工地向农民工和用工企业老板、工头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增强企业法律观念和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三是发挥“微信息”网络资源,通过微信、“劳动保障执法”公众号等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地向农民工提供劳动法律保障和援助服务。四是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保金缴费率低、拖欠农民工工资“两低一拖欠”问题较突出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采取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书、规章制度、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五对照”办法,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用工企业开展劳动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及劳动保障维权综合执法大检查,特别是针对7至8月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对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等11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进行公开曝光,并存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劳动监察采用“随机”抽查方式,纳入全县信用监管体系,强化对用人单位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权益“三保险”,3万修脚师揽金15亿元
随着“紫阳修脚”特色亮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修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该县为“紫阳修脚师”上权益“三保险”。
督促用工企业与已就业学员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做好就业监测、劳动保障维权等工作。成立了紫阳县修脚产业行业工会,会员由当初的1300名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名,当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工会将为其提供一系列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使“紫阳修脚师”从此有了自己的“家”。开通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打开全县修脚培训基地显示屏,分布在全国各地5000多个专业修脚店“紫阳修脚师”工作、权益保障等情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便可以一目了然。目前从事修脚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年创经济收入15亿元,支撑起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紫阳修脚”已成为领跑全县创业经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当家产业。其技能脱贫的“紫阳经验”正引领安康、带动陕西、影响全国。
工资保证金,从源头扼制“拖老板”欠薪赖账
紫阳率先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通过县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联席会制度建立健全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县上重大建设的项目招标、资金拨付、企业用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设立了紫阳县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落实到位,县人社局按照省市要求,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将建设单位纳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主体等重大举措,从源头上消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隐患、有效扼制“拖老板”欠薪赖账现象的发生。累计征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779万元,工资保证金成为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护身符”、“拖老板”的“紧箍咒”、劳动保障维权的“杀手锏”。有段顺口溜在一些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广为传唱:以前辛苦干一年、不见一分血汗钱;现在不怕老板跑、工资政府已存好。
维权“四机制”,百万血汗钱“完璧归赵”
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该县充分发挥县劳动保障维权职能和乡镇社保所作用,建立以县劳动监察执法大队为主体、乡镇劳动社保为骨干、村组(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劳动保障维权体系,把农民工的维权向基层一线和村组农户进一步广泛延伸,确保依法维权全覆盖。建立农民工输出和输入两地相关部门维权合作机制,凡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伤事故、农民工申诉等,县人社局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组成工作组赶赴当地与对口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协调、化解双方矛盾纠纷,降低维权成本,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对因企业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该县人社局在第一时间赶到维权现场,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妥善处理。
近两年,紫阳县共受理劳动维权投诉案件116起,立案32起、结案29起,为农民工追欠工资168万元,涉及507人,实现了时效期内结案率100%,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成为紫阳在外务工人员可以信赖的“娘家人”和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