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上级部署要求,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扩大产业扶贫的引领带动效益,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专项课题调研组,深入研究两地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摸清重点行业和企业,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协作模式,加强江苏省太仓市与玉屏县的产业协作。
2017年,太仓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9:50.6:46.5。其中,一产建立了“四个十万亩”动态长效监管机制,即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都保持在10万亩左右。二产从细分产业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高精密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几个特色集聚产业;新材料产业已形成石化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种差别化功能纤维等研发生产板块;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医药研发实验基地、药物生产基地、酶产业基地等三大优势基地。三产主要发展金融业、物贸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其中物贸业集聚了西本新干线、武钢码头、似鸟物流等近2000家企业。“十三五”期间,太仓将围绕“1115”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由于太仓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一部分对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较为敏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此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仓的环境、土地容量已经趋于饱和,优化产业结构,转移传统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太仓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贸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对土地空间、资源使用、用工用人等需求更加紧迫,而太仓较高的土地、用工成本,对绝大多数初创型企业是较大的成本负担。由此可见,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东部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产业向中西部等相对土地空间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务财务成本低廉地区转移的热潮。在太仓产业加快转移步伐的同时,玉屏作为太仓扶贫协作点,将会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过承接太仓的资金、人才、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玉屏在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交通区位优越,玉屏地处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结合部,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素有“黔东门户”之称。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并举,国道、省道、高速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发展基础较好,玉屏电力设施完善,国家电网覆盖全境,是贵州“西电东送”工程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境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基本形成了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建立了以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体系。营商环境优良,制定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厂一策”的灵活政策,设立了代办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对引进的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制度和挂牌保护制度。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投资绿卡管理办法》,为投资客商颁发投资绿卡,让客商在就医、入学、交通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
推动承接产业集中布局
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强产业园区管理,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切实增强产业集聚能力。
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统筹规划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玉屏驻太仓办事处的作用,切实加大与太仓企业的对接力度,主攻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贸总部经济等太仓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规范发展产业园区。突出系统性和协调性,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节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依托玉屏优质农业资源,重点支持茶花泉农业园区、凉庭寨农业园区等发展水平较高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发展,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深化产业园区合作。创新太仓港区与大龙开发区、玉屏经开区“一带二”园区区域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太仓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在招商信息资源、园区开发运营、企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太仓转移企业和项目的承接力度,做好项目推介、企业转移和招商产业承接、金融支持、政策激励等工作。积极引导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共同做大做强玉屏现代制造产业园,帮助玉屏加快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依托玉屏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原则,找准承接方向,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生猪养殖、油茶、黄桃、食用菌四大主导农产品,积极吸引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运输物流、互联网贸易等方面加大投资,重点引入一批优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探索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将玉屏打造成为太仓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深入分析太仓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和特点,精心挑选太仓市场需求大、玉屏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且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种类,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与太仓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太仓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在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种养、品牌化经营的优势,破解玉屏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和营销瓶颈。
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用足用好玉屏旅游文化资源,办好“箫笛艺术节”“桃花节”“赶坳”“相约茶花泉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和活动,不断丰富玉屏旅游的文化内涵。积极借鉴太仓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园区、林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农家乐、民俗村、观光采摘园、农业旅游园等载体,着力构建农旅融合新格局。加快打造“和你从太仓出发去玉屏”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大对玉屏旅游的宣传力度,将旅游宣传介绍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加强两地客源互送和旅行商对接协作,吸引更多的客源到玉屏观光旅游。充分利用太仓在旅游产业方面的模式、人才、资源和资金等优势,在景区整体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大对旅游景区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切实提升玉屏旅游的竞争力。
积极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玉屏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和电价、气候条件等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重点引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信息服务企业。紧扣太仓主导产业布局,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链,着力引进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两地产业互补共赢。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化、信息化、服务化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鼓励以劳动力和机器要素投入为主的外延式扩张,积极引进、使用、推广太仓的最新技术、工艺和产品,积极推动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的内涵式发展。依托太仓对德合作特色优势,推动玉屏龙头企业与太仓德企合作发展,在传统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环节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延伸智能制造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坚持行业提升、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借鉴太仓“263”“331”专项行动和“散乱污”专项整治成功经验,推进“低小散”行业和重污染高能耗行业加速退出。
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支撑
探索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新模式,强化招才引智政策保障,努力搭建以人才为核心为创新创业平台,为玉屏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全面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速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为玉屏制造产业的全方位发展集聚力量。积极引进太仓“双元制”教育模式,依托玉屏中等职业学校等本地院校,加强与太仓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合作,迅速为本地制造业企业发展培养大量的“对口”技能人才。
切实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出台和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等激励政策,结合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助推玉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深化与太仓之间的人才交流,重点突出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合作,推动先进理念、科技成果和信息经验实现交流共享,提高玉屏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研发、社会管理水平,努力形成支持玉屏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入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深化“大院大所”战略,以太仓“两校一院”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太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为玉屏科技创新提供发展保障和新动力。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筑巢引凤”力度,努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链,吸引太仓各类科创载体来玉屏设立分支机构,着力提升玉屏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优化产业转移环境
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沪昆高铁、湘黔铁路对于玉屏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完善铁路站点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放大带动效应。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着力构建“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交通体系。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为玉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实施的统筹,突出适度错位、协同互补的发展方向,围绕产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园区与农业园区、城镇综合体、旅游景区建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力和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高端酒店、商业街区等功能配套,努力为人才、资金项目落户玉屏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城市管理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借鉴太仓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抓好重点项目高效审批、“一张网”运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为企业客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加强法治建设,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深入推进法治玉屏建设,着力营造诚实守信、有诺必践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社会环境、司法环境,使法治成为玉屏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姜超 王伟刚 吴龙 赵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