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联合区公安分局召开了2019年“公调对接”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区司法局、公安局、消防大队、街道分管领导和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分别总结了“公调对接”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困难。自今年4月份人民调解全部入驻辖区派出所以来,成功调处人民调解案件8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大减轻了公安办案压力。
会议指出,要主动适应人民调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公调对接”运行机制新思路、新模式,从根本上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助力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持续推行“三三”工作法:
一、抓建设、打基础,确保“三到位”。
一是人员保障到位。除区大调解中心派驻调解员外,各派出所从民警、辅警队伍中分别挑选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辖区情况熟悉的老同志与派驻调解员搭档工作。
二是硬件保障到位。各派出所专门安排两间办公用房作为“公调对接”办公室、调解室,安装全覆盖的声像监控系统,统一购置办公用品等设施;室内张贴调解流程、工作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运行机制到位。为了确保调解工作优质高效运转,各派出所与“公调对接”工作室全面梳理分析了近三年的各类警情,并建立完善了预防和妥善调处矛盾纠纷的六大机制。即:矛盾集中排查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快速联调机制、重大矛盾跟踪回访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
二、明责任、严考核,确保“三规范”
一是规范调解流程。对简易矛盾纠纷,符合当场调解情形的,处警民警与值班调解员直接现场调解;对不能当场调解且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经带班领导确认后移交“公调对接”工作室处理;对涉及违法犯罪的治安纠纷,由处警民警先行取证,固定证据材料,在符合调解条件的情况下经所主要领导书面审批后移交“公调对接”工作室,经当班民警、调解员双方签字确认。同时,建立案件受理登记制度、档案卷宗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调解员对调解的案件及时登记,对已调结的案件形成规范卷宗。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坚持从接处警源头入手,明确首接负责制,处警民警为整个纠纷、案件调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到底,直至移交“公调对接”室;调解人员在接到移交的矛盾纠纷时,负责化解及调解终止。
三是规范监督考核。坚持从工作绩效、群众满意度以及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等多方面日常考核。派出所定期召开讲评会,组织干警及调解员观看回放调解视频,对工作流程进行评析;建立回访机制,了解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征询当事人意见和建议;建立卷宗审评机制,每季度抽取卷宗进行审核,直接与考核奖励挂钩。
三、优方式、提质效,确保“三延伸”
一是延伸工作地址。为确保调解工作效率最大化,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介入调处,矛盾纠纷类警情调解人员随民警出警调解,全面抢点调解矛盾纠纷的“先机”。
二是延伸调解方式。本着方便群众、有利调解的目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不同调解方式。对打架斗殴等治安纠纷邀请法庭工作人员介入调解,向当事人细致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庭审工作规范,让群众先行了解处置流程,避免他们少走弯路少跑腿;对邻里纠纷、界址纠纷类警情邀请所在村民调治保主任参加调解,将事实摆上桌面,减少胡搅蛮缠的因素;对家庭矛盾坚持上门调解,邀请邻居参加评理,通过第三方的口径促使当事人认清对错,避免争执不休的局面发生。
三是延伸服务内容。除调解一般治安纠纷外,还主动对接处警和社区排查中发现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尤其是涉及到服务经济发展和信访稳定的矛盾,积极参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