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10字):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深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困难农户、考察脱贫攻坚。指出: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几年来,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68万老区人民,反复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式并举抓扶贫、千方百计拔“穷”根,探索了一条条符合金寨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关键词:金寨 探索总结 脱贫攻坚 成功之路
正文:(含注释5900字)
2019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岢岚县赵家洼村整村搬迁后,老百姓就业有没有着落?”“金寨县什么时候能脱贫摘帽?”[ 2019年05月24日《 人民日报 》文章:《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纪实》。]座谈会上,总书记多次插话,询问他考察过的金寨等地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一直让总书记念念不忘的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历史灿烂辉煌、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然而,政治上的光荣没能和经济上的发展“同频共进”。长期以来,金寨县一直在国家重点贫困县行列中徘徊。1978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9%。
改革开放以来,金寨县始终把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通过采取救剂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等多种措施,到2000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12万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以此为标志,金寨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精准式扶贫阶段”。当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23万户、13万人(包括返贫人口),重点贫困村71个,贫困发生率为22.1%。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亲自深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走访困难农户,与群众促膝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和生产生活情况,关心群众的就业、上学、住房、医疗等具体问题。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我这次是专门来看望大家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
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几年来,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68万老区人民,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的规定,时刻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记在心里,反复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视察金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式并举抓扶贫、千方百计拔“穷”根,探索了一条条符合金寨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打通脱贫致富道
1、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们在长期的扶贫开发作工作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金寨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区人口最多的县,交通不便是导致金寨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天慢慢长大一样,我是眼看着这条旅游公路从无到有的。”金寨县地方公路管理局金涛对笔者说。2014年9月25日,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金寨段一期工程竣工、顺利通车。当时,他还只是一个项目综合协调组的工作人员,从前期勘探到项目施工、到最后通车,他为这条路忙活了1年多。“群众对改善交通条件的呼声很高。这条路,是民心路,也是幸福路。”金涛接着说。在这条路贯通之前,当地虽然有路,但是路况很差,“斑竹园到天堂寨那一段才40多公里,就要走一个半小时,有的地方只有摩托车才能通过。”路烂交通差、货到地头死,不少群众或举家搬迁、或外出打工。
路通了,沿线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快起来了!如今道路沿线树木葱茏、花草繁茂,被誉为“中国最美盘山公路”之一,深受自驾游爱好者的青睐。沿途的“农家乐”繁星点点,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周边9个乡镇近30万群众的脱贫致富。
金寨县交通运输局的同志介绍说,2016年至今,全县共建设乡村公路2700多公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投入资金2亿多元,一些重点乡镇的沿途村组农户和城里人一样,可以乘坐公交车出行办事了,贫困群众的致富道路变宽了、变顺了,贫困乡村的脱贫基础夯实了、后劲增强了。
2、奔小康,先建房。花石乡大湾村陈泽平家,过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忙个不停,也没什么收入。习总书记到他家视察之后,他家在全村第一个住上了小洋楼。村里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介绍说,村里安置点的小洋楼设计方案就是根据陈泽平的家庭情况来确定的。他家两口人可以领到各种搬迁补助10多万元。除了付清购买小洋楼的钱款外,还有多余的钱款用来进行简单的装修。2016年以来,为了破解县内深山区、库区一线“一方水土养不活一家人”的实际问题,金寨县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仗”、“当头炮”,整合资源、叠加政策、强力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共有7130户像陈泽平一样的贫困户实现了搬迁脱贫,超省下达计划537人。
二、头雁引领、技术支撑,扶贫济困先富脑
1、送钱送物,不如送一个好支部。金寨人十分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着力很抓村级组织建设和致富带头人培育等牵动性的工作。突出“选”、切实解决“村干部能力不优”的问题。近几年,他们紧紧抓住村“两委”换届的契机,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年轻化,将46名年轻后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扶贫专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突出“育”、切实解决“村干部本领不强”的问题。实施“头雁培育”工程,每年都将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同时分10多个批次组织他们到国家人社部、江苏华西村、凤阳小岗村等地开展党建、脱贫和农业农村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本领。突出“管”、切实解决“村干部激情不高”的问题。“开正门、堵偏门”,对村党组书记既严格管理、又关心爱护,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激情。实施“强基工程”,使村党组织书记月平均工资达到3400元以上、超全市平均水平。同时,严格村干部监督管理和考核,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设立并兑现廉政风险保证金。突出“用”、切实解决“村干部作用不好”的问题。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产业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2018年全县所有村均创集体收入10万以上、4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积极探索“能人治村、能人兴村”新途径,努力形成“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带一方脱贫”的良好局面。
2、扶贫先扶志,帮困帮教育。几年来,金寨县定期开展县、乡(镇)“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评选表彰活动,引导群众千方百计加快脱贫步伐。对那些“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实施“改造提升工程”,采取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教育、引导活动,着力包帮、改造那些贫困户。
依托金寨技师学院、乡镇农业培训基地、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的培训体系,举办技能脱贫培训班55期,培训贫困劳动者2466人,拨付培训补贴195.34万元。全县累计创新开发公益性劳务岗位12546个,基本实现了贫困户“户均有一岗、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三、金色为先、绿色为要、红色为本,多路并进增收入
几年前,在大湾村陈泽申家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几年来,金寨县紧紧抓住这个至关重要的“牛鼻子”,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生产现状,为贫困户量体裁衣、设计出多项脱贫“菜单”。
1、着力做抓好金色产业增收入。在金寨县梅山镇徐冲村,有一道奇特靓丽的风景每每吸引住南来北往人们的眼光:一排排依坡就势的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在阳光的照耀光芒四射、金光闪闪。原来这是金寨县在这里建设的全县最大的、容量为100兆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它是助力老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人们把它称之为“金色产业”。
金寨县从2014年初开始将光伏发电项目引入扶贫领域,经过“试点、推广、提升”三个阶段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分户式、联户式、村集体式、大规模联户式”四种光伏扶贫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光伏扶贫电站9075座、装机总量19.79万千瓦。“产权跟着股份走、收益随着贫困走。”光伏扶贫项目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受益贫困户年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的“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的80%均来源于光伏产业。
2、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收入。几年来,金寨县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中之重,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长带短、以短促长”的发展思路,结合茶谷、药库、果岭及菜篮子工程,突出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蔬菜等主导产业。几年来,新建高标准油茶、山核桃、中药材、设施大棚和露地蔬菜基地17万余亩,规模种植茶叶、有机稻、猕猴桃等基地23万亩,规模发展家畜家禽养殖业550万头(只),引导2.7万贫困户发展1--3项特色种养业。全县认定产业达标村66个,71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扶贫示范基地的“全覆盖”。创新实施“一亩田园”工程,全县2209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
3、积极开发红色资源增收入。张传峰,是金寨县汤家汇镇竹畈村人,2014年,因缺少劳动力,他家被评为贫困户。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打拼和奋斗,2016年,张传峰家摘掉了贫困帽子。
2017年,汤家汇镇立足红色资源大镇的实际,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镇内唯一一条“红军街”的基础上创建“电商”特色小镇。张传峰抓住机遇,立即在“红军街”租了两间门面房,参加电商培训班后,开始试着通过“微商”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张传峰的电商业务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不久就在淘宝上开了网店,还和别人合伙成立了金寨县“香尖土特产公司”。
由此,张传峰不仅自己找到了一条稳定脱贫、走上富裕的路子,还从一个贫困户变为一个能够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的“小能人”。他不仅卖自家的农产品,还帮助其他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018年,张传峰自己做养殖和电商的销售收入就有380多万元。
不过,张传峰仅仅是金寨人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他家的快速发展既是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结果,也是自食其力、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典型,更是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三产的真人实例。
近年来,以汤家汇镇为代表的各有关乡镇,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品牌,积极支持和鼓励景区、旅游区、公路沿线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农家乐”来增加现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的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00.49万人次,创综合收入12.67亿元,全县有20万人分享了红色旅游带来的增收果实。
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兜底措施,筑牢脱贫“保障网”
1、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几年来,金寨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提出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探索建立、逐步完善长效扶贫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三变”改革[ 农村“三变”改革是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相比前几年流行的土地流转增收模式,“三变”改革更能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更加有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建立就业奖补机制,激发贫困劳动者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创新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劳务岗位,让广大贫困户都能做到“户有一岗”、实现就业脱贫。三是健全金融脱贫机制,通过小额直贷扶持14219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和特色种养业,2351户贫困户通过“户贷企用”每户分红受益2400元左右。四是健全完善社会帮扶机制。五是建立县域结对帮扶机制。
2、完善扶贫兜底措施。几年来,金寨县牢记总书记在大湾村提出的希望,坚持在攻坚克难中强化兜底保障。如今,金寨县全面实施了健康脱贫工程。目前,全县每一个贫困户都享有家庭医生、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健康档案、健康卡,县域范围内就诊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兜底扶贫实现了健康脱贫、教育脱贫、住房脱贫三个方面的“全覆盖”。
五、单位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万众一心齐攻坚
几年来,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单位和企业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都在积极主动作为、万众一心攻坚。建立实施了“单位包到村、干部包到户”的包脱贫攻坚包保责任制,所有行政村均有省市县乡四级单位包保负责,所有贫困户均有干部帮扶结对。据统计,全县共有13061名干部参与这项伟大的脱贫工程,他们平均每月至少进村入户1次以上,帮助结对户学政策、学技术,选项目、筹资金,跑销售、拿定单,包增收、包脱贫。
与县内帮扶工作紧密配合、遥相呼应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很多单位、很多个人都加入了金寨脱贫攻坚队伍,上下一心、万众一心、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一直在不断的升温。据统计,2017年以来,国家人社部、省市县各级共164家单位通过对金寨县实行定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近3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习总书记视察过的贫困户陈泽申高兴地告诉人们,他家2015年的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已经达到了4万元。总书记视察过的花石乡大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8年底,全村已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既定目标。
事实上,大湾村的变化只是金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8348户、16114人,未出列村只剩下4个,贫困发生率下降为2.73%。贫困户的持续增收潜力进一步增强,“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今年以来,金寨县紧扣上级下达的“1.36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村出列、高质量的县摘帽”这一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实现了由重数量向重质量、外生型向内生型、短期型向长期型、单一型向均衡型转变,预计到2019年底可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这个历史性的胜利。
有人这样形容金寨目前的脱贫攻坚形势:“筞源地里擂战鼓,发源地里再攻坚,大别山区金寨县,千军万马战犹酣”。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和进展情况看,我们深信:金寨这场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倾力实施的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决战决胜、大获全胜!
回顾漫漫扶贫路,总结持续攻坚战,我们十分清楚地感到,金寨在脱贫攻坚方面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一)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及时理清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及时明确各个阶段的扶贫攻坚重点,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前提。几年来,金寨县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形势,先后提出了全力实施“3115脱贫攻坚计划”[ “3115脱贫工程”:2016年3月,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3”是指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这3个脱贫攻坚目标;“11”是指实施精准脱贫10大举措和推进脱贫攻坚10大工程;“5”是指强化5项保障措施。]和“十个一”脱贫工程[ “十个一”脱贫工程:2018年6月,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实施“十个一工程”,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争做脱贫攻坚示范的意见》中提出的。“十个一”脱贫工程指的是:每一个贫困户都要发展“一亩田园”、开发“一个岗位”、管好“一座电站”、共享“一股红利”、开展“一项培训”、用好“一笔资金”、投放“一单保险”、提供“一份健康”、保障“一路畅通”、弘扬“一种精神”。
]等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内聚合力、外寻支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是确保脱贫攻坚持续升温、决战决胜的关键所在。
(三)强化村级队伍建设、选准用好致富能人,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实行典型示范引路,加强宣传教育、激活内在动力,营造良好氛围、坚定脱贫信心,这些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成功密籍。
(四)逐级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责任,严格纪律要求、实行跟踪督查,是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获全胜的根本保障。这些成功的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认真地汲取。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数字也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6年时间减少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从贫困县的数字来说,全国2016、2017、2018三年摘帽430个县左右,占贫困县总数的一半以上。
全国各地的扶贫攻坚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政治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国上下一条心,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举解决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
由此,我们应该进一步体会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荣耀!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全国上下、全党同志都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增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完成新时代新长征的光荣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永远奋斗!
作者: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胡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