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只要不出事 宁愿不做事”正风肃纪下部分干部消极怠工

更新时间:2014-06-10 12:41:10点击次数:1648次字号:T|T


  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把握了这里面的辩证法,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好酒没得喝了,山珍海味没得吃了,高档餐馆不敢去了”,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党员干部有种普遍感受——“严”。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
  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还有方方面面的监督目光,确实让各级干部压力不小。“严”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心态和状态。不少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把作风建设当作自我净化的契机。烟酒味变淡了,官架子放下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大拇指也竖起来了,这是“化压力为动力”的正能量。
  但也应看到,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于是乎,一些人礼不收了饭不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些人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不作为之弊,由来已久;在正风肃纪的新常态下,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重又抬头。固然,公职人员有其正当利益诉求,但如果把干不干、干多少,取决于“好处”有多少、“意思”有多大,这样的“动力机制”,跟“腐败润滑剂”有什么两样?诚然,铁规禁令使约束更严、标准更高,但如果因为怕打碎碗就不洗碗,人为地把“干净”与“干事”对立起来,不正违背了转作风、治积弊、促实干的初衷?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以“虽无功,但总无过”自辩。阎王斥道: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故事虽为虚构,道理却很深刻。现实中,从为官一任无所作为误了发展,到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冷了人心,种种不作为现象证明,“公堂木偶”状态危害甚大。占着位置不干事,不仅个人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更会把政策悬在空中、把问题拖大拖炸,让群众失望心寒。“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有此觉悟,党的各级干部,更需敢担当、能干事,以“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时时自警。
  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三严三实”,提倡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正是为了正本清源,引导干部争做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官。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把握了这里面的辩证法,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
  脱离框子的玻璃容易碎。换个角度看,“严”何尝不是一种爱护?“清”难道不是一种自由?多回家吃饭、少出去应酬,让多少干部感到一种解脱。有干部感慨,“八项规定救了我半条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脱离了文山会海,远离了迎来送往,告别了觥筹交错,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这正是轻装上阵、大有作为的好时候,又怎能浑浑噩噩坐失良机,畏首畏尾自懈其劲?
  中央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赢得的是全党全民的衷心爱戴,是同心同德、改革进取的巨大向心力。干事难免犯错,但没有理由犯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错。“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共产党的干部,命中注定是要干事创业、艰苦奋斗的,要对得起党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要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惟其如此,才能书写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人生。

   来源: 人民日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