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经历3个月负增长之后实现“由负转正”,出现回暖迹象。正在海口参加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的多位专家表示,未来中国消费持续复苏仍面临许多挑战,但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尚未改变。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中国消费持续增长面对哪些新挑战?又如何稳定消费预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当前,受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意愿呈现“三下降”趋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夏德仁表示,总体来看,最近这些年中国消费总量有了长足发展,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消费发展的经济基础不是很牢固、疫情多点频发不稳定、消费结构升级缺乏足够动力、外部环境不完善等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称,新形势下消费增长面临全球化停滞、供应链收缩、贸易投资调整、老龄化社会、冲突对抗加剧等多方面的新挑战。
当前如何稳定消费预期?
迟福林说,稳消费重在稳消费预期。稳消费预期重在结构性政策调整,稳企业、稳就业。要把改善消费预期作为稳经济大盘的着力点,加大以稳市场主体为重点的结构性政策调整,尽快出台稳消费预期的一揽子举措。例如,优化现有支持消费的某些政策,加大公共消费政策力度,加快数字消费等。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稳定消费预期,需要预期管理政策。第一,稳就业政策能够稳定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需要有适应性的新政策。在满足旧消费预期的同时,创造新的消费预期。第三,在新的消费趋势下,消费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而是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需要有一揽子的政策。
夏德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消费预期,包括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减轻对企业经营和生活的影响,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恢复消费者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建议,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他说,中国服务消费呈现加快数字化、加快高端化、消费主体年轻化三大趋势,是扩大消费的新引擎。推动服务消费扩容,要挖掘服务消费市场潜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鼓励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发展;扩大服务业供给,健全服务业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推动不同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更好发挥海南自贸港改革创新的示范作用。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现状与趋势》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尚未改变,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亮点较为突出,服务型消费回流初见成效。
迟福林表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是一个大趋势。14亿人的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升级。尽管短期面临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未来5至10年,中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活性服务业仍处于较快发展态势中,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 尹海明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