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研究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深入系统性加强廊桥保护研究利用工作。
根据《行动计划》,廊桥一般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是我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结构独特、造型优美,其承重结构多为木构或石构的梁桥与拱桥,其中较有中国特色的子类型包括编木拱桥、撑架拱桥、伸臂木梁桥等。廊屋多为木结构,少量为砖木、石木结构。据初步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138座不同类型的廊桥,分布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
廊桥与山、水、田园景观和古村镇、街道有机融合,承载着当地社会的公共生活、文化传统和缕缕乡愁,是山水田园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住乡愁、传承历史文脉的实物载体,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支点。
《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全国廊桥文物专项调查,补充登录、认定新发现的古廊桥,全面了解我国廊桥的保存现状,发布全国廊桥文物专项调查报告。结合专项调查和全国文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国廊桥数据库,完善廊桥基础信息及其有效应用。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对廊桥保护研究的支持,鼓励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廊桥价值、技术成就、区系类型和匠作等专题研究等。
《行动计划》要求,坚持全面保护、价值研究、有效利用。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依法履责、尽职尽责,全面摸清廊桥资源家底,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消除重大险情,有效遏制文物病害,维护廊桥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建立健全廊桥安全长效机制,筑牢安全底线和防线。深化廊桥信息留存和研究,深入挖掘廊桥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围绕廊桥文物本体、周边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历史文脉的价值研究,做好廊桥价值阐释和传播。正确处理廊桥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