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更新时间:2023-02-19 17:45:22点击次数:39635次字号:T|T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国内大循环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对于形成内生发展动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意义重大。近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国内大循环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断点,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认识和行为偏差。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认识,优化政策,改进方法,紧抓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止单打一、顾此失彼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供需两端动态平衡、良性互动是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主逻辑。我国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复杂局面,我们抓住主要矛盾,自2015年起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需失衡得到矫正。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制约居民消费增长,民间投资预期不稳、增长缓慢。同时,供给结构仍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如果简单扩张需求只会造成产能过剩、需求外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供需两端发力,既扩大有效需求,又推动生产函数变革调整,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方面,要扩大高质量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要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健全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着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供给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关键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决防止被别人“卡脖子”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科技自立自强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科技历来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近些年美国对华科技遏制不断升级,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法案和管制措施更是变本加厉,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凸显。主要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亟待破解;基础研究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活动存在脱离经济主战场而自我循环现象,做科研、写论文是为评职称、拿“帽子”,最后上了书架、进了柜子,钱变纸(论文)易、纸变钱难;企业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大量停留在商业模式、实用技术创新,“硬科技”创新少;“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存在堵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步伐,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这是必须要爬的坡、要过的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确立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出一大批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学会在斗争中求合作,稳住和拓展国际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为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让顶尖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守护好奇心,鼓励探究本源,激发创造力,增强实践力,促进教育更好为创新服务。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改变大而不强局面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国民经济各产业有机链接、高效畅通是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是做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有力支撑高效率社会生产和高水平国民收入。

当前,我国产业链还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总体上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全而不精;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存在“断链”“脱钩”风险;产业链面临中高端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分流的两头受挤压力;新兴产业培育存在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虽居首位,但大企业引领发展与产业系统定义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有活力,但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偏少。

未来一个时期,要站稳脚跟、练好内功、逆势而上,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新赛道,加快量子计算、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应用。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必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防止出现局部小循环

国内大循环是针对全国范围而言的,是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不能各自为政、封闭运行,不能搞省内、市内、县内的自我小循环。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交易范围、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深化分工体系、提高经济效率,才能有效释放中国作为超大经济体所蕴含的规模和范围经济巨大空间。

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担心纳入大循环会使当地市场被外地企业占领、资源被发达地区掏空、税源流失;一些地方为了实现买本地产品、用本地企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外招内定”“明招暗定”行为屡禁不止,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手段多样、层出不穷,差别化监管和执法现象较多;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乱象频出、恶性“内卷”,甚至出现“皮包公司”骗补;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欠缺,资源要素全国范围合理高效配置受到制约;乡村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持续单向流出,但城市资源要素“下乡”还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出现这些各式各样的自我小循环,看似局部正确、短期可行,但实质上是以低层次自我循环取代高水平全域循环,不仅弱化自身长期发展竞争力,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

未来一个时期,要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无歧视性的统一的市场准入要求、竞争规则和监管执法体系,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决打破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富有深度和广度的雄厚市场基础。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产业生产能力,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深入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具备依靠国内产业分工和国内需求驱动经济长期合理增长的条件和能力。要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系统观念,明确方向、把握重点、辩证施策,以改革的办法着力破除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有效发挥企业家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需求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提高保障能力,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科技—产业—金融、城乡、区域各方面畅通循环,进一步夯实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祝丹涛

(作者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经济二局局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9日 02 版)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