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人间真情大爱,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在少儿的心田,默默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陈霞带领她的团队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与这些患病儿童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理,成为其健康成长的“拐杖”。在康复中心,陈霞既是治疗师也是特教老师,每天面对的不是普通孩子,这些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感觉统合、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因而对指导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的评估能力,又要制定个别化干预方案,每个孩子都是一人一策,真正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现在,陈霞每天要为患儿教授12节课,与孩子们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沟通,认真而巧妙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矫正不良的心理。她还在每天中午、晚上放弃休息,与家长及时沟通患儿在医院里的实际情况,指导家长对儿童行为的引导和心理矫正,共同促进儿童的快乐健康成长。
开科两个月时,院里来了一名特殊患儿豆豆(化名),三岁还不会喊爸爸妈妈,在大人的反复鼓励下,只能简单发出“啊”“啊”的语音,就像小哑巴,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总是有人指指点点,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父母非常痛苦。本来家长打算去武汉大医院看病,后来听说县妇幼保健院可以做语言康复,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陈霞老师。陈霞老师详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耐心的向家长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收下这个孩子后,陈霞老师翻阅大量资料,希望找到孩子的病因,以便尽快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言语康复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孩子情绪问题很大,根本不配合,效果大打折扣。
于是,陈霞老师再次来到孩子家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孩子的喜好,整体掌握孩子的实际,好为他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指导方案。从这些方面入手,慢慢跟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喜欢上老师,陈霞老师用她的耐心、爱心慢慢地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抓住时机进行合理诱导,终于在一个月后,孩子会说一些单字,喊他也会答应了,爸爸妈妈乐坏了。可是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调整康复方案,陈霞老师每天晚上都会用微信与家长沟通孩子的上课情况,指导他们如何在家里激发孩子沟通的动机,保持和家庭教学的一致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年后孩子的语言达到了同龄孩子的水平,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后来还进入小学高高兴兴读书了,家长喜极而泣,送来了一面“医德可敬,医术可信”的锦旗。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陈霞老师在儿童康复岗位上敬业爱岗、甘于奉献,她始终秉承“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做好传帮带,儿童康复中心现有医护人员13人,是一个由康复医师、中医、康复治疗师、幼教老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团队,锤炼出一支思想纯正、技术过硬,亲和力强的儿童康复队伍,让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大别山区为广大儿童带来新生和福音的知名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