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济源黄背角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保:丹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更新时间:2023-01-02 17:38:44点击次数:39478次字号:T|T

顶端新闻记者 赵珊珊

3年前,“空心”是黄背角村最贴切的写照。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房夜无灯,荒地杂草生。”该村村委委员贾东红苦笑着说。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黄背角,位于济源邵原镇与山西省交界处,被称为“济源市西北角的最后一个村”。由于条件艰苦、设施落后,村里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基本被“掏空”。

3年后,还是这个村。路灯亮了,水渠通了,吃水问题解决了,集体经济成功“破零”,老百姓脸上笑开了花儿。

“空心村”里,人心不“空”。一切要从济源市文旅集团派驻到邵原镇黄背角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小保说起。

一头扎进深山里,样样“能”换来“心贴心”

万事开头难。“2020年3月刚到村子,就发现各方面比我想象得还要差。”王小保回忆,村里到处是牲畜粪便,村委会破旧不堪,办公室没有一件现代化办公用品,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

比起外部环境,“信任危机”是摆在王小保面前的更大难题。

“村里这么多年都没啥变化,我看,第一书记来了也掀不起多大波浪……”60岁的村民侯红专记得,起初村民们对王小保都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来镀金的”。

“因为人生地不熟,狗见了都追着咬。”王小保调侃道,当时村里没有路灯,到处一片漆黑。夜间入户走访结束后,回宿舍的途中经常遇到数条大狗拦路,让人心惊肉跳。

怎样扭转“不被信任”的局面?王小保深知扎进群众堆里,实实在在干些事,才能实现“关系破冰”。

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黄背角村的常住人口仅剩25户30人,且多是老年人。看到他们生活孤单,王小保就经常去“串门”,陪他们烧火做饭、拉家常。遇到村民有困难,他马上帮忙解决:哪家水管漏了,他第一个出现;哪家收庄稼缺人手,他不用招呼去当帮工;哪家老人要买东西、取快递,他的“顺风车”正好派上用场……

“修理工”“庄稼汉”“快递员”……样样都“能”的“百变书记”成了大伙儿眼里的贴心人。谁家有个事儿都愿意向他说,有什么困难都向他求助。

万千牵挂在心头,王小保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而“不着家”的背后,满是苦涩和遗憾。

驻村期间,王小保的母亲身患重病,妻子在外租房照顾儿子上学,他自己又抽不开身,家中全靠年迈的父亲照顾打理。今年汛期,母亲病情加重突然去世,他只来得及跟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悲痛的心情还未收拾好,7月16日黄背角村遭遇洪水,他又不得不连夜返岗,投入工作。后悔吗?他摇摇头,说突然理解母亲之前在电话里为什么总是报平安:站在这个位置上,他就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儿子了啊!

一肩挑起三个担,强组织换来“人心齐”

2020年底,王小保的身份变了。村两委换届时,由于前任班子年龄偏大,不利于村子未来发展,黄背角全体村民一致选举王小保兼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一人兼三职,责任重了,工作却不好干。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以及村级管理和服务的缺失,让黄背角成了典型的“空心村”,严重缺乏发展活力。

有人劝他“知难而退”。一向待人温和的他恼了:“群众需要我,组织信任我,这个时候我咋能撂挑子!”

多次调研后,王小保认为,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建强组织,凝聚人心。

2020年,在王小保的积极对接下,由济源市文旅集团投资6万余元修缮的村委会建成。党员会议室、特色党建墙、办公设施全部到位,村委会改为党群服务中心。所有党员每月25日集中学习、为村务建言,还要分包到户,开展党群连心工程,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干劲十足,更多后续人才正在全力储备,成为黄背角“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有了阵地,还得建好班子。黄背角村的村干部只有三个人,平时村务琐碎,任务繁重。但王小保说了:“只要咱仨拧成一股绳,还怕发挥不出30个人的力量?”很快,“铁三角”的威力就发挥出来:2020年以来,村里装上了24盏太阳能路灯,修建了100米防洪水渠,更换了400米饮水管道,还为村民免费领办代办了上百个事项,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村里的应急小分队也成立起来,基本实现了25户村民全覆盖。汛期,这支队伍可帮了大忙:有监控水情的,有转移村民的,有烧火做饭的,有安抚群众的,还有抢收庄稼、喂鸡喂狗的……人心齐了,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村庄日新月异,群众大有干劲。养殖、蜂蜜、核桃、大枣、药材……大家互相帮衬着,啥挣钱干啥,天天有盼头。

一手绘出新蓝图,“空心村”走出“实心”路

如今,“空心村”不仅人心不空,还走出了“实心”路。

2020年以来,黄背角村成功争取到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鉴于黄背角村属于国家天然林区,地理位置特殊,产业发展受限,王小保和村“两委”班子一合计,把“本钱”放到邵原投资公司,“每年光分红也有4万元。”如今,黄背角村集体经济账面上已有17.8万元“家底”,实现了“零”的突破……

“说到底,这还是借助外力。”在王小保看来,解决“空心村”发展问题,必须要从产业侧下手。只有发展壮大产业,才能实现从“空心村”到“实心村”的蝶变。

这两年,黄背角的土蜂蜜,经济源市文旅集团的销售渠道“飞”向山外,销售额达2700斤,收益已有13万余元(含村民分红)。

但王小保并不满足。他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黄背角紧邻小沟背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为其发展农家乐提供了良好基础。王小保算过一笔账,农家乐一天接待一桌客人,就能收入200多元,还能进一步拓宽村里农产品的销路。

他的发展思路很快得到了回应。村里的王毛仁,之前一直在外做生意。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他回来的次数也明显多了。去年,他花了二十多万,把荒废30多年的老宅重新修缮了一番,想搞旅游民宿。

王小保带着村民看了他的民宿后,特别高兴:“疫情过后,乡村旅游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发展。你们要抓住机遇,先把‘旅游饭’吃起来,给大家伙儿带个头、做个榜样,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行啊,有王书记领着,今年我们要大干一场了!”王毛仁的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那笑声穿过小院,飘出老远老远。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