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江西:让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

更新时间:2023-07-14 17:38:21点击次数:40329次字号:T|T


在樟树市中洲乡,农户正利用收割机对早稻进行机械化收割。记者 朱兆恺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当前,全省正在开展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改行动,对违法占用耕地突出的行为,将严肃追责问责。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5月下旬,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召开的相关会议通报,与上一轮规划的耕地保护目标相比,我省多地存在耕地保护缺口。根据要求,耕地保护缺口面积需在5年内分年度补齐,无法补齐的,需缴纳经济补偿费用。

当前,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监管越来越严,随着我省一大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不可避免要占用耕地。同时,我省部分地区还存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耕地保护缺口等欠账。这两种因素叠加,使得我省耕地保护压力大、形势严峻。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统筹好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关系,是各地党委、政府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近日,上饶市横峰县新篁办事处篁村村民朱某某未办理用地手续,擅自占用7.339亩耕地用于养鱼,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2000元,责令其修复耕地,并向社会公开致歉。这是上饶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省耕地保护无缺口的先进市,上饶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总结了三点经验: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上饶市将641.66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全部落实到具体图斑;将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项目选址的重要条件严格把关;全面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要求,连续三年对新增耕地每亩落实500至800元培肥资金。该市以“零容忍”的态度遏制新增耕地违法占用行为,2019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791宗,责令恢复耕地面积2261.3亩,拆除耕地上违法建筑物18.18万平方米。

吉安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高位推动、铁腕执法、经费保障,是做好耕地保护的重要途径。该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卫片(指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将卫片检查问责比例、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农民建房监管等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同时,全市聘请2040名村级执法监察信息员和近300名乡级执法监察联络员,构建以村级信息员为基础、乡镇监察员为纽带、执法监察队伍为主体的耕地保护群防网,以市级每季度督导巡查、县级常态化动态巡查为核心的管控网,以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及批后监管实地查验为抓手的预警网。

为牢牢拧紧“安全阀”,严守耕地红线不放松,我省在“三区三线”划定中,坚持把耕地保护摆在第一优先序,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原则,将耕地保护目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市县,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

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明确林地管理边界 规范林地管理的通知》出台,为我省恢复耕地以及补足耕地保护缺口提供了政策条件。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应抢抓政策机遇,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分析,从未利用地、残次园林地、河湖滩地、矿山修复等方面,千方百计挖掘耕地后备资源,补足耕地保护缺口。同时,加快补充耕地问题项目整改,注重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加强后期管护,确保通过自然资源部监管入库。

近年来,我省农村道路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不少地方仍存在耕地种脐橙、蜜柚、油茶、草皮等情况。业内人士建议,各地应在防止耕地流失上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重点区域定期巡查与突击检查,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构建“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群众报、网上管”的全方位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据悉,我省《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即将出台,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工作措施,将着力解决耕地保护抓不住、管不好和法不责众的问题。同时,《意见》还将强化奖惩机制,既充分调动各地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又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我省落地落实。(记者 杨碧玉)

     来源:江西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