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团委同衿志愿队在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以留守儿童关爱为实践重点,同时兼顾岩门溪村空巢老人关怀及当地发展痛点、难点开展实践工作,用“青言青语”点亮希望之光,携“青年才智”擘画振兴蓝图。
同心共筑孩童梦,特色课堂绘七彩
针对岩门溪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村内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实践队精心设计了“2+4系列特色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特色暑期教学体系,他们以剧本杀形式解锁防霸凌课堂;结合六面怪脸游戏讲解传统京剧脸谱;用团体游戏打开心理辅导课堂.......为当地孩子们带去了科学实验课、手工课、防溺水课等丰富多彩的支教课程。支教即将结束之际,实践队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集市”活动,孩子们在绘出苗族服饰、写出传统民俗等活动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走访调研听民声,深入乡村知民情
实践期间,实践队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组走访岩门溪村各组村民,对村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生活状况等有了大致了解。同时,实践队为当地老人拍摄并赠送天安门写真、制作并发放智能手机使用手册,详细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反映至当地村委。此外,实践队还在带队老师张瑞的带领下前往当地脐橙种植基地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当地脐橙产业的运营模式。
知识普及入人心,理论宣讲助振兴
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升浦市镇居民健康意识,实践队巧用当地赶集日进行宣讲,队员们结合自制的宣传扇,向来往村民普及防性侵、自然灾害应对、生理卫生、糖尿病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部分队员以“乡音”宣讲理论知识,让知识宣讲“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探寻非遗之古韵,赓续非遗之薪火
“非遗是凝聚中华各民族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推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浦市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印记。为进一步了解浦市非遗,实践队实地采访了湖南省非遗项目泸溪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刘明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项目鳌山灯传承人杨必熙,详细了解傩面具、鳌山灯、踏虎凿花、苗族挑花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困境。“明年杨爷爷就要退休了,鳌山灯现今还没有传承人,感觉好遗憾。它应该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绽放新的光彩。”志愿者廖依妮说道。
浦市镇驻村干部李清波说道“这帮孩子们走访调研的地方有些我都还没去过,他们是实实在在下了功夫的。”同衿志愿队此行为村民做实事、讲知识、送温暖,受到了实践地人民的广泛好评。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向上突破绽放,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中建青春之功。(李玉凤 陈林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