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由于我国农业的分散性、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农民自身素质问题,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违禁农药,加之国家尚未制定完善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事件频发。而国外借助质量优势开始大举进军国内中药材市场,目前洋中药在国内的市场已达到1/3,直接威胁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同时,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加快中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药材种植技术落后检测标准不统一
河北安国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为七万余亩,种植品种40多个,规模品种以除薏米外的“八大祁药”为主,约占总面积的50%以上。安国市作为我国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经营近2000种中药材,全国大部分中药材都可以在安国市中药材市场上采购到。
记者了解到,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上有许多货源来自于种植散户,分散的个体种植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指导,散户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普遍落后,需要更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农残和重金属不符合国家标准。
安国市霍庄村中药材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霍志军表示,“散户的药材质量问题可能会多一些,不排除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情况。”
安全检测是把守中药材质量的一道重要环节,但在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些中药企业负责人认为,什么样的药材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所谓合格,不仅是指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不超标,还要具备药效。
2012年底,香港卫生署公布了第五期《香港中药材标准》,涵盖了四十二种常用中药材的安全和品质参考标准,对于药材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以及指标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
专家认为,这些标准是否合理、有无可操作性,还有待商榷。“我国中药材市场上执行的是国家2012版的药典,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一些中药材的药理药性让人更难把握,中药材是国粹,讲究的是纯正的药理药性。”
河北省中药材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世凯说:“现在对中药材的检测标准却是采用西方分析化学的标准。中药是临床疗效的结论,经方是现代中药的基原,讲究的是配伍和剂型相互对应,但现在的研究是拆方研究、将药材当作药品研究、中药标准套用西方的药材检测标准。”
洋中药高价返销国内
随着疾病谱与医疗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的兴起,传统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地位日益得以提高。基于此,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纷纷致力于从植物药中寻找新药线索,试图开辟药物研制的新途径,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份资料显示,全球中药国际市场被国外瓜分,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国际市场上的中药市场,不仅被外国占领,而且绝大多数中药都是从中国廉价卖出的中药材,国外经过深加工后,换个包装又高价返销到中国。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部分中药在国内市场已经占到1/3。”
以银杏叶来说,德国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污染留在了中国,生产出的产品又以高出十倍以上的价格返销回中国。专家表示,洋中药科技含量高、用料考究、定位简单明确等优势都是它快速发展的原因。
李振江说:“洋中药最大的倚仗还是在质量上的优势,即质量标准规范程度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从而导致了我国质量标准与之相比较欠规范化、标准化和重现性差等缺点。这些优势形成了洋中药进军我国中药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专家认为,洋中药占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份额已达1/3,其背后必将加剧中药种质资源危机和中药资源研发利用的国际竞争。
李振江表示,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西欧的一些草药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就地粗加工,运回国内精炼提取制剂后以高价返销的现象日益严峻,这不仅对我们中药产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造成威胁。
建立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贵君教授认为,质量评价指标和临床疗效要有对应性,要在中药药效组分基础上建立质量标准。这是真正适用于中药临床治疗标准的核心,也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
“剧毒农药的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明确规定适用范围,政府农业部门只是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对于有些农民违规使用的情况,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很少有政府层面强制管 理 。 ” 一 些 中 药 企 业 负 责 人 认为,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还是有的,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大面积病虫害的时候。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同时,中药企业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我国现在拥有中药研究机构上百家,中成药生产企业两千多家,可生产的中成药达4000余种。但取得的重大创新突破少,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更少,在青蒿素之后40年间,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能与之媲美的成果。
李振江认为,必须要加大中药科研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神威药业集团一款代号为SL T的新药,完成了临床试验的所有设计方案,已开始在我国、澳大利亚、英国三国同步临床试验,这是国内中药行业第一次实中药新药的国外同步研发,开辟了现代中药科研国际合作新模式。
李振江说,“这个合作仅在资金方面,我们的投入就比国内研发多出了三倍;它在研制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以国际注册的要求为准则,这个产品所用药材的选择既是中药、又是欧洲药典收载的品种,既符合中药传统配伍理论要求,同时又兼备欧洲植物药的特点,其质量控制成分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性更高,疗效更确切,可以满足中西方国家的标准,必将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