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9月5日消息(记者王锡斐)南京是一座有着近950万常住人口、城市建成区面积接近9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产业、人口、要素更集聚,城市安全运行情况更复杂。作为防范治理安全风险的源头环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责与城市本质安全和城市韧性水平息息相关。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锡斐 摄)
9月5日,南京举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进行专题发布。现场,央广网记者就“南京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提升本质安全和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提问,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雪渔从宏观到微观层面详细解答。
冯雪渔介绍,在科学制定规划方面,南京从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的角度来考虑,科学、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格局和用地布局,从源头上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发展和安全运行。在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上,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报国务院审查的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鲜明地提出坚持安全、生态为先,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形成“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交融”的理想空间格局。都市部分采用了轴向组团的布局,城镇组团之间为大量的绿地,这种嵌入城镇的绿地不仅给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景观等城市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发生重大灾害时,可以为市民提供方便疏散的场所,且城市的高压线、长输油气管线可以布局在绿地内。 另外,南京是全国第一批编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城市,编制完成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纳入了“综合防灾、公共安全空间资源配置”等内容,对南京综合防灾减灾的目标也提出了要求,对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和制度保障提出了建议,为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各项基础设施落地方面,南京针对地震、火灾、洪涝、疫病、生命线系统事故及公共场所事故等主要灾害,牵头开展了以空间安排为主的各类专项规划,为提升城市应急救灾水平提供了空间保障。 在防灾空间布局方面,利用公园、广场、操场、体育场、停车场和各类绿地设置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到2035年,南京将规划建设33个中心和主要固定的避难场所,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力争达到2平方米。南京还以干线公路网和城市主干网为主要通道,规划建设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道路系统。 此外,供电、燃气、给水、排水等是城市的“生命线”,消防、人防、防洪、抗震等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南京组织编制了许多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并且在空间规划中都进行了统筹平衡和落位。如在消防方面,围绕建成“5分钟灭火救援圈”的目标,在全市规划布局了282个消防站。在供水方面,南京不仅有长江及南部湖库作为主要供水水源,还规划有三岔水库、杨库水库、新济洲凤凰湖等,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防涝方面,规划提高了雨水排水防涝设施标准,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标准达到了30到50年一遇的水平,并且在规划中加强河湖水系的连通,将雨水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就近排入水体。在供电方面,南京采取的是双环路的供电方式,以市外来电为主、市内发电为辅。在规划中控制预留了1000千伏、±800千伏南京南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站址和线路输送通道,未来将构建区外电力多端受入的“8”字形500千伏城市主干网架,优化形成220千伏“八大分区”电网格局,保障极端情况下的供电能力。在供气方面,到2035年,城镇燃气气化率将达到100%,规划将新建柘塘门站,在江宁、江北、溧水、高淳建设LNG储配站等燃气应急储备、调峰设施,提高天然气的应急储备供应能力。 另外,在海绵城市方面,南京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推进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源头径流量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5%。到2035年,南京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
在具体项目的规划管理方面, 南京全市规划资源系统始终将城市安全运行和发展作为底线要求,始终牢固树立本质安全的理念,始终坚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来进行项目的选址和审批管理。 在项目选址过程中,遵循“前瞻布局、优化防范”的原则,牢牢把握“位置”和“距离”这两个关键要素,严格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定中关于安全防护距离的规定,严格遵守有关建(构)筑物安全间距的要求,来进行具体项目的规划选址。如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远离城市居住区、村镇、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聚的场所,选址时严格要求要满足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规定。对于可能存在污染和危险的设施,则在城市边缘区选址建设专业园区。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也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作为规划审批前置条件,对于新建易燃易爆项目、存在危险源的建设项目,以及地铁沿线的工程项目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规划审批,还邀请专家、部门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并严格依程序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重大项目,也会依程序上报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审议。
冯雪渔介绍,接下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始终把安全韧性的理念贯穿到规划制定、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风险和安全保障因素,努力为提升南京的城市本质安全和城市韧性水平提供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