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保障 > 正文

人民法庭为人民、服务“三农”解民忧——记哈密市人民法院大泉湾法庭

更新时间:2014-10-23 10:57:29点击次数:1336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魏芸 郭忠祥) 哈密市人民法院大泉湾法庭设在哈密市以东40公里的大泉湾乡,辖区内有三个行政乡和二个镇、二十多个农业开发农场,辖区常住人口约4万,外来人口约1万。

 

大泉湾乡的农业经济基础较好,地域广、人口分散,民事纠纷频发。面对乡村民事纠纷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大泉湾乡法庭坚持“便民接访,联动处访,制度规访、审判息访、宣传减访”的信访工作机制,重视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化解民事纠纷,为当地农民解忧,维护辖区稳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法庭连续三年被哈密市政法委命名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曾被自治区高院命名为“全区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一、审判重调解、解忧促和谐

 

法庭把调解贯穿于民事审判的全过程,做到凡是能调解的案件,要尽量调解,对于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全力调解,即使调解不成,也要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教育工作。

 

法官们总结积累了六句30个字的调解经验:即爱岗敬业顾大局、为民排忧心要诚、说服教育是关键、把握矛盾须用心、邀请亲友来调解、协议内容要合法。走规范化、制度化、合法化的调解之路。

 

在工作实践中,大泉湾法庭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充分应用总结出的民事审判庭前,庭中和休庭后“三个环节”的调解法,来开展调解工作。庭前调解中,指导当事人庭前交换证据,庭审过程中,针对有些当事人碍于“面子”不同意当庭调解的特点,法官们就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心态在庭下进行调解。经过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法庭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帮助、指导当地政府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大泉湾法庭远离市区,辖区内不仅有乡村、农场,还有许多分散的私营矿山企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在经营过程中常发生矛盾,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很焦虑,有关部门希望能通过法庭帮助解决,法庭的同志就挤出时间,帮助、指导他们建立基层调解组织。最后,在法庭的努力和协调下,由当地个体工商协会牵头,乡镇相关部门及私营企业参与下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为解决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法庭还经常主动邀请调委会、司法所参与调解,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时,均做到与调解组织相互沟通,交换意见,并邀请他们旁听案件审理,对调解协议被撤销、变更或确认无效的均及时告知原因。使法院与基层调委会形成“共同调解、相互配合”的调解工作机制。

 

二、足迹遍乡村、服务惠“三农”

 

大泉湾乡法庭辖区有321万多人口,且分布比较分散,是有名的风沙地区。法庭的法官们以解决百姓忧患为己任,扎扎实实把便民、利民、护民等措施落实到司法实践中。

 

为方便当地人民群众诉讼,大泉湾法庭委托乡村基层组织在边远的农牧区设立了九个便民联系点,聘请了九个诉讼联络员,建起了覆盖整个辖区的便民诉讼联络网,法庭还根据辖区的情况,每月都要到各联络点走访一到两次,与联络员座谈,并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同时,法庭还将印有法庭电话及立案范围的“法庭名片”,诉讼须知等相关诉讼手册,发放到各个联系点上,使农牧民群众在有纠纷时,能及时与法庭联系,防止矛盾的激化。便民诉讼联络网的建立,把法庭搬到了村组、让法官走进了农舍,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进行诉讼活动,使纠纷能尽快得到处理。

 

另外,法庭还把庭审做为以案说法的课堂,通过开庭审理案件向农民宣讲法律。每年,法庭都会挑选一些与农民利益相关、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到案发地的村委会去现场开庭、调解,达到了开庭审理一案,普法教育一片的目的。

 

农忙季节,为方便农牧民诉讼,法庭就组织巡回法庭进村入户,当场立案、当场调解。“巡回法庭”每年受理、审结“三农”案件都在40多件以上,受到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扎根在基层、奉献写青春

 

大泉湾法庭只有两名审判员和二个书记员,但每年受理和审结的案件都在230件左右。近3年来,来共收案674件,结案674件,结案率100%,而且没有一件错案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大泉湾法庭人少案件多,办案条件简陋,为了工作,他们常常放弃节假日,不怕苦,不怕累,一天要跑几个乡、几个村,在乡村道路上颠簸上百公里。法庭设在农村,案多人少,加上农村生产、生活的特殊性,办案到深夜是经常的事,有时一天工作下来,像得了重感冒,累得人都不想动了。但法官们每每想到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排了忧解了难,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尽了一份力,也就又忘记了劳累。

 

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年来,法庭的法官们不但力争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还用“爱心、耐心、热心”的敬业精神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通过解决民事纠纷,避免了一起起的矛盾纠纷的激化,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对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