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胡遵远 梁远起)近年来,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从库区、山区、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十二五”时期累计脱贫11万人,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为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34%。今年初,金寨县委、县政府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3115”脱贫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迅速掀起了新一轮脱贫攻坚热朝。“3”即确保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三个目标;“11”即实施精准脱贫10大到户举措、推进脱贫攻坚10大工程;“5”即强化落实5项保障措施。
一是精准界定脱贫。认真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编制“四个清单”的工作要求,逐户回查,使脱贫攻坚对象更加精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组织干部逐户调查,倒排核准,公开评议,重新确定贫困户,做到一户不漏、一户不错、一户不假。因户施策,使脱贫攻坚路径更加精准。根据贫困户需求,设计10项脱贫措施“菜单”,让贫困户结合实际自行选择,使脱贫措施与贫困户需求有效对接,确保扶贫工作对症下药,不搞“一锅熟”。整合资金,使脱贫攻坚项目更加精准。近三年,全县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8702万元,移民后扶资金3469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63255万元,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实施了小型水利、村组道路、人畜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农田、八大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脱贫项目3582个,改善了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优势产业的连片发展,带动1万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传递压力,使脱贫攻坚责任更加精准。落实“四级四帮”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帮扶到乡、县直单位帮扶到村、乡镇帮扶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人,确保了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单位联系,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
二是“两轮”驱动脱贫。坚持“功夫在扶贫中,理念在扶贫外,跳出扶贫抓扶贫”,把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来抓。三年来,新增亿元项目57个、新增就业岗位1.9万个,努力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移民避险解困、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编制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根据贫困户意愿和家庭状况,引导他们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庄搬迁安置。十二五时期全县共建成移民点16处,搬迁贫困人口1449户6106人。十三五时期全县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万户3.8万人,并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2884户9726名贫困人口、3232户10908名水库移民的搬迁任务,目前,各项基础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是创新引领脱贫。实施光伏扶贫。为解决“失能”、“弱能”贫困户脱贫问题,2014年以来,该县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筹资办法,为近万户贫困户每户安装一个3千瓦、年收入3000元的光伏电站。2015年,改进光伏扶贫模式,将分户电站改为集成式电站,虚拟到户,实现发电收益精准、动态、可调整。为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在218个村成立218个集体经济创福公司,以创福公司为平台,每村安装一座60千瓦的光伏电站,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以上,今年计划将各村装机规模扩大到100千瓦。实施产业扶贫。建立“金融+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农户+贫困户”紧密链接的产业扶贫机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安排就业,通过经营收益分红、反租倒包经营、产品合作共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已确定103个经营主体帮扶1255户贫困户。实施培训扶贫。依托金寨职业学校,整合培训资源,开展“1+1+1”培训,即让每1户贫困家庭有1人参加培训,掌握1门技能。三年来,通过培训转移就业2.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205人,计划4年内让全县所有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得到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
四是金融支持脱贫。结合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健全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体系、完善服务体系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级全覆盖,农户可以“申请贷款不出户、存取现金不出村、汇款业务不出乡”。大力实施“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创新小额信贷,完成贫困户评级授信5亿元,截止目前,已向79户经营主体发放扶贫贷款4860万元,带动972户贫困户增收。另外,针对有劳动力、有创业潜力的贫困户直贷到户工作全面铺开。大力实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前三年全县累计发放贷款13.84亿元,是全市其他县区总和的2.6倍,支持38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带动9334户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实现创业脱贫。到2015年底,全县涉农贷款达到84.6亿元,占贷款余额的82.13%。
五是旅游拉动脱贫。提升大景区带动脱贫。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大力促进景区景点品位大提升。2015年接待游客654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6.2亿元,全县近20万人参与旅游三产经营服务,分享旅游“红利”。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脱贫。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吴家店华润希望小镇、麻埠桂花村等32个“袖珍型”精品村庄,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脱贫效果明显。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提升脱贫。推进旅游+“红色文化”、“休闲体育”、“长寿产业”、“特色产业”、“茶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六安茶谷游客增加10万人次以上,带动300户900余人脱贫。推行农家小院“1+N”模式精准脱贫。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旅游区沿线发展农家小院、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全县授牌233家农家小院,推行“1+N”扶贫模式,每个农家小院带动3-5家贫困户增收,每年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
六是“兜底”保障脱贫。在落实低保、合作医疗、农房保险、大病救助、产业保险等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救助资金、保障资金,为农村五保户、重度残疾人、计生优待家庭等困难群体代缴参合参保费。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建立特困救助基金,开展“兜底”保障,及时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为贫困群众筑起“最后一道保障网”。两年来,共有18.6万重病、重灾、低保、五保等特殊困难人群得到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92亿元。